文档介绍:淮阴工学院
课程设计指导书修改!!!
课程名称: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课程编号: 1411640
学时学分: 1周、1学分
学生班级: 土木109单招
指导教师: 孙文彬、何卫忠
制订日期: 2011年 06月
归口单位: 建筑工程学院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指导书
一、平面结构布置
柱网及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因本厂房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应满足实用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以下问题:
1、柱网布置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2、~,~,~,同时宜为板跨的3倍(二道次梁)。
3、对于板、次梁和主梁,实际上不宜得到完全相同的计算跨度,故可将中间各跨布置成等跨,而两边跨可布置得稍小些,但跨差不得超过10%。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板厚,(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次梁~, ~。
主梁~, ~。
2、板的计算简图: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边跨: . ()
3、荷载计算:
取1m宽板带计算:
面层水磨石每平方米重×1 =
板自重板厚×γ×1 =
平顶粉刷每平方米重×1 =
恒载:
活载:标准值×1
设计值总值: =
4、内力计算: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
则
5、配筋计算: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
截面
1
B
2
C
M()
()
选钢筋
实际配筋
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为了便于施工,在同一板中,钢筋直径的种类不宜超过两种,并注意相邻两跨跨中及支座钢筋宜取相同的间距或整数倍(弯起式配筋)。
6、确定各种构造钢筋:
包括分布筋、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
7、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可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配筋。
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边跨: ()
当跨差不超过10%时,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板恒载×次梁间距=
次梁肋自重: ×钢筋混凝土容重=
次梁粉刷重×粉刷层每平米重=
恒载:
活载:活载标准值×次梁间距
设计值总值: =
3、内力计算:
α值:
β值:
其中:
4、正截面强度计算:
1)、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按且考虑。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所以确定。并判断是第几类T形截面。
2)、钢筋截面计算如下:
截面
1
B
2
C
M()
()
()
选择钢筋
实际配筋
截面
A
C
V()
(=)
箍筋肢数、直径
实配箍筋
5、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绘制次梁配筋示意图。
四、主梁设计(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