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颈椎病推拿手法治疗
01
颈椎病概述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隙变窄、椎间失稳、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的患者长时间操作电脑,%的患者有长期仰卧阅读的习惯,%的患者习惯高枕。
颈椎病为何越来越多?
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人不重视锻炼,颈椎肌肉长期得不到舒展和加强。
颈椎特殊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引起颈椎不稳定的重要内部原因。颈椎在脊椎骨中体积最小,而活动度最大,因而极易造成颈椎失稳,引起退变,而退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颈椎周围的血管、神经、脊髓等结构,引起临床症状。颈椎失稳无疑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颈部肌肉在颈部稳定性的维持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另有研究表明颈后深部肌肉对维持颈段脊柱的生理姿势和运动起重要作用,肌纤维病理学改变是退变性颈椎失稳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叶添文等通过研究大量资料认为颈后深部肌纤维的病理改变继发于颈椎失稳,同时肌纤维变性也加重了颈椎失稳。
颈椎患病率逐年攀升与人们忽视颈部保暖是分不开的,常见有年轻人为了所谓的美观,在低温的室外暴露颈部,很多人在夜间睡觉时不注意颈部保暖,特别有很多年轻人在夏季夜间睡在窗口、电风扇前或长时间吹空调来降低温度,这都是引发颈椎病的不良习惯。
人在睡眠过程中,体内阳气下降,血气运行减缓,抵抗力本身就较日间偏低,此时再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就极易引发颈椎疾病。
颈椎病为何越来越多?
03
颈椎病检查
颈椎病的特殊体格检查
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颈椎病的特殊体格检查
椎间孔压缩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间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称之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病的特殊体格检查
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颈椎病的特殊体格检查
霍夫曼征(Hoffmann):检查时,检查者用左手轻握被检者腕部,以右手食指及中指轻夹病人中指末端指节,并使腕关节略背屈,各手指轻度屈曲。以拇指迅速向下弹刮被检者中指指甲,正常时无反应,如拇指内收,其余手指也呈屈曲动作即为阳性反应。它代表上肢锥体束症(损伤或病变)。
异常结果:一侧霍夫曼征阳性,表示该侧腱反射亢进,提示可能有锥体束损害,多见于脊髓病变。两侧阳性,如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存在时,则无定位意义,亦不能说明是两侧锥体束病变。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1)正位片能看到椎体、椎间隙、双侧钩突、棘突等结构。异常主要可以看到钩椎关节变尖,椎体融合、半椎体畸形,颈肋,棘突不居中等。
(2)侧位片可以看到颈椎曲线改变,椎间隙改变(±±),骨赘,项韧带钙化及后纵韧带钙化。
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对颈椎病的诊断,必须根据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有颈椎退变而无症状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相反,临床症状、体征典型而影像学无改变者应考虑颈椎病。
总之颈椎病的诊断应强调临床症状与颈椎退变的相关性。
04
颈椎病手法治疗
1、基本手法
2、复合手法
3、复式操作手法
手法分类
手法的技术要求
1.持久
2、有力
3、均匀
4、柔和
5、渗透
操作时间、动作和力量
力度;非暴力、因人而异
动作的幅度、频率和手法的压力
稳柔灵活
感应和疗效
推拿手法的基本作用
1、疏通经络
2、促进气血运行
3、调整脏腑机能
4、滑利关节
5、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常用推拿手法
一、摆动类手法
二、摩擦类手法
三、振颤类手法
四、挤压类手法
五、叩击类手法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
七、复合类手法
拇指自然伸直,余四指呈半握拳状,拇指盖住拳眼,用拇指端罗纹面或拇指桡侧着力于施术处。
沉肩、垂肘、悬腕
手握空拳、拇指自然着力
一指禅推法
一、摆动类手法
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主动左右摆动,带动腕关节和拇指节律性地摆动。
腕部向内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