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915 年1月 18 日,日本驻华公使向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直接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并要求中国绝对保密。 1至4月,袁一面命外交部同日本谈判, 一方面暗中逐步泄露内容,希望获得英美支持抗衡日本。中国的谈判代表多次拒绝要求中的部分内容,迫使日本作出让步。中国国内亦出现反日情绪。日本则以武力威胁中国。至 5月7日,日本政府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于 9日前答复。最终袁世凯政府在 5月9日晚上十一时接受二十一条中一至四号的要求。五月九日被全国教育联合会定为国耻日,称“五·九国耻”。“五·九”国耻 1931 年9月 18 日晚上,日本驻中国的侵略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让出沈阳城, 四个月内,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涌现出东北义勇军等各种抗日武装。“九·一八”国耻沈阳“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1937 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驻军 29 军发动进攻, 29 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8月 13 日,日本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 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 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人的国耻日。“七·七”国耻卢沟桥上的汉白玉碑亭“卢沟晓月” 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 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人的指挥下,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 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图为松井石根等人巡视南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 20 万以上乃至 30 万以上中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 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12 月 15 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 2000 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 9000 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 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