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研究.docx

上传人:lajie 2022/6/30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研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柴胡疏肝散加味_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研究
  近1O余年笔者采纳心肝同治法,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伤心患者48例,获满足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纳入标准参照1995年国柴胡疏肝散加味_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研究
  近1O余年笔者采纳心肝同治法,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伤心患者48例,获满足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纳入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凡符合中医辨证心血瘀阻型胸痹伤心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症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胸闷气短,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涩或结代,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愤怒而诱发,心电图提示ST-T缺血性变更,曾长期或间断服用西药效果不佳者,均纳入本组。   病例解除标准合并心肺功能不全、严峻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及胸膈、血管、食道疾病者。   选择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门诊病人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比照组。治疗组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1-72岁,:病程1-16年,。比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9-74岁,;病程8个月-20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采纳心肝同治法,以柴胡疏肝散加味为基本方:柴胡15g,陈皮15g,川芎1Og,炒枳壳1Og,香附lOg,白芍15g,赤芍15g,丹参30g,当归15g,瓜蒌15g,茯苓20g,炙甘草6g,桃仁1Og,红花1Og,郁金1Og。随症加减:心悸、失眠者加炒枣仁30g;气短、乏力明显者,加党参1Og,黄芪30g;纳呆、腹胀者,加炒麦芽20g,水煎服,日1剂,1O天为1个疗程,共服3个疗程。②比照组用血府逐瘀汤:桃仁12g,红花1Og,当归1Og,生地黄1Og,川芎1Og,赤芍15g,川牛膝30g,桔梗15g,柴胡15g,枳壳1O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共服3个疗程。   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治疗心绞痛的药物。若出现心绞痛发作较重,可临时舌下含服消伤心10 mg。   观测指标中医主要症状、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ST-T缺血性变更状况(10天复查1-3次心电图)、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症状消逝,心电图复原正常或大致正常。②好转:症状减轻,难受发作次数削减,间歇期延长,心电图ST经治疗后回升,但未达到正常水平,T波低平变为直立。③无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变更。      结果      症状疗效评定治疗组48例中,治愈24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比照组30例中治愈率、好转率、%、%、%,%。   心电图疗效评定治疗组48例中,治愈17例(%),好转21例(%),无效10例(%),%。比照组30例中治愈率、好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