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读后感10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读后感10篇.docx

上传人:Alphago 2022/6/30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读后感10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读后感10篇
4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读后感(一):你知道一种流行了千年的潮流吗?
  品一首哀婉动人的词,凑一段已逝去的风月。 写已故人的传记,都是由于作者爱极了生平为经,词作赏析为纬,生动呈现了李清照“一半是豪杰,一半是闺秀”的形象。
  全书共分七卷,分别用“如梦令、”“点绛唇”、“长相思”、“清平乐”、“孤雁儿”、“诉衷情、”“武陵春”七个词牌名作为卷目,叙述了李清照的闺秀生活、婚后时间与晚年景象,并对她的词作背景与艺术水平进行了赏析。
  在闺秀生活时期,慕容素衣着重分析了李清照的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出众的才华和宽松的环境让李清照名动东京。
  李清照诞生的那年,恰好是北宋词坛群星荟萃的年月。王安石、晏几道、苏轼、秦观、晃补之、周邦彦等纷纷登场。而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正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与一干文化名人过从甚密。
  李格非从不限制女儿读哪类书,更不拿三从四德的规范来约束她。他不仅鼓舞女儿博览群书,还将她带到汴京教养,发她查找良师,带她参加文人雅士的聚会,揄扬她的才华。
  从李清照的部分作品可以看出她涉猎广泛。如“大路可怜合至此”,又如“青州从事孔方君”,分别出自《三国志》及《世说新语·术解》,足可证明她读书不局限于闺房天地。
  正是彼时的社会环境和李清照自身的家庭环境,让李清照的这一时期活得无忧无虑,身心伸展,与一群少女泛舟溪亭,“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又一次醉中问雨后海棠,作“绿肥红瘦”。此句一出,就如倚天出鞘,少女得以名动东京。
6
  邂逅赵明诚,她“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小女儿情态跃然纸上。古时没有影视,她的文字描绘却胜似影视。
  慕容素衣也描述分析了李清照的婚后生活。夫妻聚散,也让她的词作布满离愁别绪。但清照的独特之处,不仅缠绵缱绻,更在于行文从来都无所顾忌,且有与男人一争之心。
  李清照与赵明诚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时期的李清照,词作多聚散两依依。“云鬓斜簪,徒要教郞比并看”。更有“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
  夫妻之间调情取笑,在今日看来正常不过,保守的宋代人却认为她离经叛道。慕容素衣称她肆意率真,正是本色所在。
  清照夫妻相得,不仅情意相通,且又志趣相同。虽然日子稍显清贫,李清照却能舍身上衣来支持丈夫的保藏之癖,并一同作《金石录》。
  美满的婚姻给李清照增加了不少光荣,婚姻中的考验也激发了她敢爱敢恨的鲜亮共性:“炙手可热心可寒”。
  赵明诚时常外出,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人比黄花瘦”。
  青州偕隐期间,二人最为安逸、最为相得。“赌书消得泼茶香”。清照的《词论》在此间出世,《词论》呈现了她的争强好胜和猛烈自信,她希望自己能够与男性词人一较高下。
  靖康元年,宋朝走入风雨顠摇。清照夫妻乱中南渡。她忧心国事,“南游尚觉吴江冷”,明诚弃城潮逃,她虽选择荣辱与共,却还是感于楚霸王,“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
6
  赵明诚先她而去,李清照孤独存世,倚弟而居。晚景颇为孤凄,但照旧打起精神。慕容素衣称她晚年的她是“灰烬中的火星”。
  晚年的李清照再适张汝舟,虽明清兴起过为清照改嫁“辩诬”之风,但慕容素衣认为这样的言论,是由于这些卫道士倾向于将清照塑造成一个纯洁无暇的圣女,一个守节终生的贞女,一个温存和顺的淑女。
  但恰恰李清照是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从不违反内心的的人。尽管她误信了张汝舟,但很快她就不惧俗世眼光,在和离不成的状况,坚决讼离。这在当时,的确需要很大的士气,而李清照还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晚年的清照,并不一味“凄凄惨惨戚戚”,照旧心系家国。“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慕容素衣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力,清丽细腻的笔触、严谨详尽的史料,经典的诗词,将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呈现在《浮世清欢,岁月安好》一书中,令人品读时,仿佛穿越茫茫红尘,邂逅那个历经命运波折,仍渴望过花月风雅人生的李清照。
  本书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随书附送书签一枚,《漱玉词》一本。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读后感(三):李清照: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8
  李清照之前,女性中还有谢道韫、张彤云才名远播。人们常常拿这三个人作比较。称谢道韫有林下之风,张彤云有闺房之秀,而李清照,出乎意料地将这两种特质集于一身。同时代的人,盛赞她是“闺阁中之苏辛”,后来者,则称她“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古代文学硕士出身的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