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161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5/31 文件大小:1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梭伦改革一、历史背景㈠改革根本原因: 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矛盾的激化㈡改革的内因: 基伦暴动和德拉古法:矛盾激化的表现(解决危机的尝试) ㈢改革外因和导火线: 萨拉米危机( 解决危机尝试的影响) ㈣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立志改革, 振兴城邦(诗人政治家) 二、改革目的: 1 、直接目的: 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 、根本目的: 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三、改革内容: 1、颁布解负令 2、发展农工商业 3 、提高平民地位⑴按土地收入多寡分成四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政治权利。①目的: 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内容:四个等级: 富豪级、骑士级、双牛级和日佣级。政治权利: 第一、二等级担任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担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保护贵族特别是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③实质: 富豪政治代替贵族政治。④意义: 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维护了富裕工商业者的利益,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⑤评价:局限性: 没带来真正的平等。进步性: 扩大了民主权利的基础。⑵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①组成: 四个部落各选 100 人组成,但第四等级没有资格。②职能: 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准备日程。③作用:使第三等级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⑶组建民众法庭和创立陪审法庭,分割贵族法庭权力①措施: 将贵族法庭大多数职权转归民众法庭,贵族法庭负责宗教和重大刑事案件审理。实行陪审员( 不分等级,抽签产生) 制度,陪审员负责案件审查、判决和起诉。②作用: 民众法庭的设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陪审法庭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四、改革评价(梭伦的遗产) 1 、积极意义: ⑴打击氏族贵族势力, 开创了多元化政治格局, 最大意义是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基础; ⑵消灭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 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 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物质基础。(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 扩大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 使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权力范围; 促进工商奴隶主阶层崛起, 巩固贵族奴隶主, 工商奴隶主, 平民三足鼎立多元格局,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和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制度保障) 2 、局限性: ⑴中庸政策决定改革的不彻底性: 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 但又没有很好满足人民的要求; 保护贵族特权,但贵族利益受损而心生怨恨。这些致使梭伦两面不讨好。⑵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2 ⑶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五、性质: 奴隶主性质的改革。六、特点: 中庸折中的色彩。(原因、表现见上) 专题二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代特点: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一、大动荡: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二、大发展: 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三、大变革: ⑴社会经济的变化: 随着使用和推广, 井田制破坏, 奴隶逃亡垦荒, 逐步得到认可; ⑵阶级关系的变化: ①随着土地私有化, 新兴地主实力增强, 要求废除奴隶主特权, 进行社会变革。②各国先后进行变法,首先魏国变法,之后楚国变法。⑶思想意识形态变化:①表现: 等各家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形成“”局面。 A. 荀子: “”,掌握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反映平民阶层利益。 :“”,主张除外,都要受法律约束。②意义: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一、历史背景: 1 、大动荡大变革是变法的有利外部条件⑴诸侯争霸的推动: 各卷各国: 首先国李悝变法,之后国吴起变法。⑶百家争鸣的推动: 第次思想解放高潮,推动当时的社会变革。 2 、秦国统治者锐意变革是变法内部动因⑴必要性: 时代的要求;秦国摆脱落后,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⑵可能性: 秦国国君立志改变落后状况,推行社会改革。①秦献公: 废除的恶习;由雍迁都;允许活动。②秦孝公: 发布,吸引。 3 、商鞅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⑴游说: 商鞅以之术游说,劝说他“,”,变法要坚决果断。⑵辩论: 与反对派辩论,宣传变法思想,提出“,”。得到秦孝公赏识。⑶立信: ,取信于民;并打击破坏新法的人。 4 、变法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力量壮大。二、变法的中心、目的和性质: 1 、人物: 秦孝公,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2 、中心:“”和“”。 3 、性质: 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4 、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三、变法的内容: ★第一阶段:公元前 356 年措施内容作用成效实行什伍连坐制度什伍: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连坐:一家犯法余家告发,否则同罪。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