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论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doc

上传人:好好用文档 2022/6/3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
樊懿芳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接连出现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以及美国“安然”、“世通”等著名公司的造假丑闻,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沉重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面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个世界性难
当然,编制虚假会计报表也将给经理人员带来损失N。(1)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并在第六章第四十二条、四十三条、四十四条、四十五条、四十六条中对单位负责人的有关违法行为规定了2000~20000元、3000~50000元、5000~50000元的罚款;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责任以及刑事责任。但该损失有赖于法律的执行程度。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失真所遭受的法律制裁相对于经理人员因作假而产生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2)声誉的损失。良好的声誉有利于经理人员的长期发展,而劣迹斑斑的声誉记录则很可能使经营者被逐出经理人市场,甚至毁掉其一生的事业。经理人员的作假丑闻一旦被公布,他将有可能被永远拒绝在高管层之外。但是,我国信用制度尚未建立,很多作假行为都从人们的视线里逃之夭夭,因此声誉的损失几乎为零。
(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配合经理人员编制虚假会计报表,也可以得到较大的效用B。(1)工作机会。他们有可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表扬,以及更多的升迁机会。在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会计人员基本受制于经理人员,工作机会的获得对会计人员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2)经济利益。会计人员很可能与经理一起分享会计作假带来的经济利益。工资的提升、股票期权等各种或明或暗的收入也是会计人员作假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和经理人员一样,当会计人员的作假行为被公布之后,他们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公众的谴责-C。同样,损失的大小-C取决于法律的执行程度和信用制度的完善程度。

四、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要解决我国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问题,就必须改变纳什均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实行财会分离,消除会计人员的尴尬处境。由于会计人员服务对象具有二重性,因此可以将会计人员的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财务工作负责企业的财务分析、决策管理、监督和参与经营决策;会计工作负责企业的会计核算与外部监督。财务部门对总经理负责,财务人员由经营者任命;会计部门对所有者负责,会计人员由所有者委派。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人员“站得住,顶不住;顶得住,站不住”的尴尬处境。作为监事会的一个职能部门,会计部门对会计工作应当“只做不干预”。会计通过填制和审核凭证,不仅可以反映所有的经营业务,而且还可以对所有的经营业务进行监督。会计对所有经营业务进行科学分类,又相互联系地进行核算监督。会计在工作上服务于经营者的指挥,秉公办事、实事求是。会计人员的工资由委托人――监事会支付。由监事会任命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体现的是股东利益。会计部门是监督的职能部门,会计人员的利益直接与股东挂钩,根据个人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使会计人员与股东的目标达成一致,更能代表所有者的利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主观上消除会计人员作假的动机,使他们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