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2
文档名称: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4,583KB   页数:1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课件.ppt

上传人:bb21547 2022/6/30 文件大小:4.4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祥部演变
(一)普通台基
早期台基全部由夯土筑成,后来在其外表面才包砌砖石。
东汉的台基,除外包砖石,而且还具有压阑石、角柱和间柱,形制和后代的已基本一致。
南北朝至唐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重檐庑殿顶——午门
2)歇山顶: 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用歇山屋顶。
重檐歇山顶
天安门
单檐歇山顶
雍和宫天王殿
3)悬山顶: 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硬山防风火,悬山防雨,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多硬山。
硬山顶——广智院一角
5)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
重檐攒尖顶——祈年殿
6)卷棚顶: 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在宫殿建筑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卷棚悬山顶——颐和园文昌院
7)盝顶
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
8)扇面顶
顾名思义,就是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前后檐线呈弧形,弧线一般是前短后长,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檐。扇面顶的两端可以做成歇山、悬山、卷棚形式。一般用于形体较小的建筑中,会让建筑看起来更为小巧可爱。
卷棚扇面顶——落袋古镇
9)万字顶
万”即为“卍”,代表万事如意、万寿如疆。因其吉祥意义,常被应用于建筑平面或屋顶。
10)盔 顶
就是屋顶像头盔一样屋顶形式。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顶部中心有一个宝顶。岳阳楼使用的就是盔顶。
盔 顶——岳阳楼
11)勾连搭顶
两个或两个以上屋顶相连成为一个屋顶,每个屋顶之间是连在一起的。这样的屋顶形式,可以在建筑下部形象不变的情况下,使上部屋顶更富有变化,更为生动多姿。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扩大室内空间。
12)穹窿顶
又称圆顶,一般从外观来看屋顶为球形或多边形。如伊斯兰教清真寺中的天房。室内顶部呈半圆形,就可以叫做“穹窿顶”。此外,蒙古族的蒙古包等圆顶的民居,也可以归为穹窿顶建筑一类。
穹窿顶——清真寺
13)圆劵顶
又称“拱顶”。是一种用砖或土坯砌筑的半圆形的拱顶房屋,或是两间,或是三间,或是数间相连,在我国山西一带出现。外形圆润优美而又给人完整与统一之感。
14)平顶
建筑的顶部是平的。这种“平”包括顶部中间略有突出,或是屋顶拥有较小坡度的一面坡,这是与单坡顶最大的区别(单坡顶屋顶坡度较大)。多出现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地区。
15)平坡顶
就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顶。单片屋顶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是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