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特点
言之有据,依据循证医学原则
重视预防,强调新生儿的接种
接轨国际,突出抗病毒的治疗
博采众议,个别内容尚存争议
通俗易懂,文字力求规范简洁
帮助决策,并非强制防治标准
*
*
第一页,共七十四页。
第十三页,共七十四页。
传播途径预防
-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 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严格防止医源 性传播;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 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 具等用品;进行正确性教育;对HBsAg阳性孕妇, 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 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四、预防
*
第十四页,共七十四页。
意外暴露HBV后预防
- 血清学检测: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 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 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 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 接种过疫苗或虽接种过疫苗但抗-HBs<10mIU/ml 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20g,于1 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3针乙肝疫苗各20g
四、预防
*
第十五页,共七十四页。
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 医务人员诊断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时,应按照传 染病防治法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报告
- 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和 国家法律规定不能从事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等) 以外,可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要加强随访
- 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主要取决于血液中 HBV 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
四、预防
*
第十六页,共七十四页。
乙肝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 DNA仍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
五、临床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
隐匿性慢性乙肝
乙型肝炎肝硬化
携带者
慢性HBV携带(耐受)
非活动性HBsAg携带
HBeAg(+)
HBeAg(-)
慢性HBV感染
代偿期
失代偿期
HBsAg(-),HBV NDA(+)
根据肝功能损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分为活动期/静止期
ALT正常
*
第十七页,共七十四页。
㈠ 慢性乙型肝炎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HBV DNA 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 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和HBV DNA 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 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五、临床诊断
*
第十八页,共七十四页。
㈡ 乙型肝炎肝硬化 弥漫性纤维化 + 假小叶形成
- 代偿期肝硬化: 一般属Child-Pugh A级。 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和AST 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表现
- 失代偿期肝硬化: 一般属Child-Pugh B、C级。 患者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 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多有明显肝功能失代偿
五、临床诊断
*
第十九页,共七十四页。
㈢ 携带者
- 慢性HBV携带者: 血清HBsAg和HBV DNA为阳性, HBeAg或抗-HBe阳性,但 1 年内连续随访 3 次以上 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异常
-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血清HBsAg阳性、HBeAg 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测不到或低 于最低检测限,1 年内连续随访 3 次以上 ALT 均在 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 Knodell 肝炎活动 指数(HAI)<4或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
五、临床诊断
*
第二十页,共七十四页。
㈣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 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 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可伴 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
- 另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HBV DNA阳性 外,其余HBV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
- 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
五、临床诊断
*
*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四页。
生化学检查
-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