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综述范文转载标签: 分类: 学习生活养生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益气聪明汤卢绍城汤加校园标题: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近况学号: 0808008 姓名:王旭班级: 08 奥运班理论课堂编号: XJ0106002_00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 病因病机;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针刺疗法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 , AD) 是一种进行性精神衰退的疾病,临床表现以痴呆症状最为突出, 病理改变以大脑的萎缩和变性为主。临床包括老年性痴呆( 真性老年性痴呆) 、早老性痴呆和脑血管性痴呆等,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和脑血管病的增多, 该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国内对 AD 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老年性痴呆与瘀血有关近年来,在探讨气血与衰老关系的同时, 发现老年性痴呆与“瘀血”直接相关。卢绍城[1] 认为, 老年人随着增龄、长期受到七情的干扰, 或以思虑不遂、或以悲喜交加、或以恼怒惊恐皆能损伤心、脾、肝、脑, 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阴阳失去平衡, 进而产生气血乖违, 气血瘀滞, 蒙蔽清窍, 意识异常而发生痴呆, 所以老年性痴呆中以脑血管性痴呆为多见,因大脑持续缺血与代谢性损伤而出现感知、记忆、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等严重障碍,它主要与脑循环障碍,并且全脑血流量的降低程度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这给瘀血学说以有力的支持。 老年性痴呆与肝肾阴虚有关董洪涛[2] 认为,肾虚髓减、神机失用是痴呆发生的根本病机。因为肾系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人的视、听、嗅、感觉及思维记忆等皆出于脑。脑的这些功能又都在脑髓的充实下才能发挥,而髓海的充实又依赖于肾气的温煦充养。“肾气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王淑娟等[3] 认为,肝藏魂,主谋虑,为风木之脏,善动难静。肝主筋,藏血,开窍于目,体阴而用阳。肝之阴血不足, 血不养筋, 筋脉失养, 脑窍失荣, 可引起痴呆的发生, 而且, 乙癸同源,肝肾同病,阴虚则无以生髓荣脑,脑失所养,则为痴呆。 老年性痴呆与脾胃虚弱有关夏永良等[4] 从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为诸虚之本的理论出发, 探讨脾胃虚弱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关系, 认为脾胃虚弱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根本原因。由虚而致痰浊血瘀, 痰瘀互结阻塞清窍, 加速痴呆的形成。由此可见本病的病因是气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因年迈之人,脾气不足,水湿运化失司,湿浊内蕴成痰, 蒙蔽清窍, 神明不明; 或气血不足, 血脉不畅; 或血瘀气滞, 脏腑化生之气血不能上荣于脑, 脑海不充, 心神失养导致痴呆的发生。痴呆的部位在脑, 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 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精、气、血不足, 是老年痴呆发生的内在体质因素。 2 中药治疗 辨证论治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与精华,在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卢绍城[1] 将老年性痴呆分为虚、实两个方面: 虚指肾虚和气血亏虚, 实则是瘀血、痰火, 而分别运用补肾填精法、活血通窍法、益气养血法、清热涤痰法施治, 以达到“髓充满”、“空窍清”、“脑络通”之目的, 提出“纯者灵,杂者钝”的观点。徐仕珍[5] 分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