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质量奖 卓越绩效自评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139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质量奖 卓越绩效自评报告.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22/7/1 文件大小:1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质量奖 卓越绩效自评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XX省质量奖会议材料
XX省质量管理奖
自我评价材料
工业企业
(范本一)
XX省质量奖评审委员会秘书处编印
年 月
编制说明
集团公司为申请XX省质量管理奖,特成立卓越绩效评价领导小组,由公司董 事长(总经理)司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董事长(总经理)负责制。组织机 构:总经理一副总经理(含管代)一各部门经理一各部门。具体的部门分为:公司办、 生技部、质检部、供应部、财务部、市场部、各车间等。公司组织机构图如下:(略) 、市场区域及其沟通机制
2. 1公司的市场定位:为XX、XX、X X等行业企业提供X X产品。
关键的顾客群:上海XX集团、首都XX公司、河南XX集团、安庆XX总厂、 内蒙古XX公司、江苏XX集团等。
市场区域:除港、澳、台、西藏外,产品销往其他各省市场。
,收集调查顾客要求、期望,负责进行合同评审,评审的内 容主要包括:产品品种、规格、产品用途、价格、付款方式、需求量、交付期限、 质量要求以及企业产能等。
,设置了服务热线,以便能尽快为顾客解 决疑难问题,尽早抓住机会革新技术与潜在的新市场分配,开发新产品以适合顾客 的需求。
:公司以销定产,“顾客是企业的生命,供方是合作 伙伴",“市场引导生产,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顾客",“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 检验出来的"
、类别、供应链要求和沟通方式
公司材料供方(即供应商)约有近百家,其中20余家供应关键原材料及配件。供 方分为A、B两大类,A类为原材料供应商,如供应XX、XX等;B类为辅助材料 供应商,如供应XX、XX等。A类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公 司产品的质量,构成了公司产品价值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的供应链。对供应链的最重 要的要求是诚信。
公司按照IS09001标准建立了采购控制体系,供应部负责对供方的供应资格进 行评审,通过验证供方资质、供货质量以及现场考查等多各渠道来确保供方符合要 求,使产量、成本和准时交付得到了满足。同时通过电话、传真、座谈、上门走访 等形式与供方进行沟通。
公司主要的供方有铜陵XX有限公司、无为XX公司等,经过长期的合作,供 应商为公司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公司为供应商延伸了市场,双方发挥互补优势,寻 求效益最佳平衡点,共同避免市场风险,已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3企业面临的挑战
1竞争环境
在所在行业内或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规模、竞争对手的数量和类型。
a) XX公司座落在素有“ X X X X ”美誉的XX镇,本地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 有近百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公司在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不仅要应对国家政策的 变化,还要考虑本地同行业的竞争状况,这种竞争来自多方面,包括资金、生产规 模、信用资质、产品销售人员、生产技术人员、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公 司面对这种竞争环境,明确了战略定位“立足竞争市场,为本地同行树立标杆",发 挥竞争优势。
b)行业竞争数量与类型:1997年,公司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X X名,2005 年在XX省XX行业中排名为并列第X名,且产品质量水平亦跃居同行业前列。公司 所生产的XX产品的数量约占本地生产量的三分之一。
0公司在本地的竞争对手主要有3家:XX、XX、XX。较之这三家,我公 司仍有自己的长处,并且这
4家在同一水平上竞争。公司超越竞争对手,取得成功 的关键因素在于不断开拓销售市场、产品质量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D)行业内比较性和竞争性数据资源的获取,行业外类似过程比较数据资源的获 取,对获取数据方面的要求。
在行业内部,公司可通过行业协会,质量协会,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国家经济 部门获得竞争性比较数据。顾客和市场比较数据可以通过公司市场部的调研获得。 公司汇总产品质量、技术发展的有关信息。
2战略挑战
公司在关键业务、运营和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战略挑战主要有:
a) 关键业务方面:生产能力不强导致交货期不及时;部分产品年产值没有取得 大的突破。
b) 人力资源方面:员工构成知识层次偏低,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自动化、信 息化程度的提高,将为企业的发展带采新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同行业的竞争, 员工的薪酬、员工的流动以及员工的教育培训等也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c) 设备、投资环境:公司根据业务需求,正在征地扩建厂房,准备增上XX等 项目;同时增加设备和相应基础设施、不断地培训员工,以满足公司不断发展的需 要。
3应对挑战的绩效改进系统
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全面、全程、全员开展质量基础管理,规范生产动 作系统通过实施内审、管理评审等达到持续改进;以计件制和预算制为提升手段, 实行计件和预算管理,把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