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诗词鉴赏.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夜紫儿 2022/7/1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诗词鉴赏.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煜《长相思·一重山》诗词鉴赏


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诗词鉴赏


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每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解释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调有几种不同格体,俱为双调,此词为三十六字体。
重:量词。层,道。


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
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思念。
帘:帷帐,帘幕。
风月:风声月色。
鉴赏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解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消失“秋”、“怨”字眼,但认真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的确最为简洁、精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担心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眺望,盼望能够有所发觉。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层次极为清楚:“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远眺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绽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仆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留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由于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际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