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民族舞入门:河北民间舞蹈.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族舞入门:河北民间舞蹈.docx

上传人:游园会 2022/7/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族舞入门:河北民间舞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民族舞入门:河北民间舞蹈
河北省的民间舞蹈,隐藏丰富,绚丽多姿,素有北方汉族民间歌舞之乡的美誉。据中国舞蹈家协会河北分会1983年的调查统计,全省民间歌舞达一百四十六种,为了继承和进展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全省各地每年都定期举办民间歌舞训练班摆为主,就好象凤摆杨柳一般。手中的道具依据人物性格,分别手持彩扇、花绢、团扇、拨郎鼓、棒槌、烟袋等,手部的根本动作以八字翻花为主,上下左右,前后抖动扇花,变化万干,如双双对对的彩蝶在花丛中飘舞,既抒情、美丽、高雅,又火爆、泼辣、热忱、欢快,富有诙谐、幽默、质朴安康的生活情趣。伴奏以悠扬的大唢呐为主,配以中、小钗作打击乐。大多****惯于吹奏《满堂红》、《句句双》、《柳青娘》等喇叭牌子曲,易于表现乐观、欢快、喜悦的节日气氛。
地秧歌中的妞、丑((文丑、武丑)、公子等各种人物的舞姿动作特别细腻,富于表现力,能在地秧歌的“小场子”、“小出于”中,塑造各种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擅长表现有故事情节的双人舞、三人舞和小舞剧。的地秧歌表演艺术家、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河北分会理事周国宝和周国珍、张迁合作,依据“王小赶脚”、“傻柱子接媳妇”加工创作的民间舞“跑驴”,主要舞蹈语汇,就是选用地秧歌的素材。这个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舞蹈,在参与1953年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时,曾荣获优秀节目奖。随后,由中国青艺术团带到布加勒斯特,参与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情联欢节,荣获国际舞蹈竞赛二等奖。


此外,唐山市、秦皇岛市和昌黎县的专业和业余舞蹈爱好者作,以地秧歌为素材创作了很多新的舞蹈节目,如《娶女婿》、《盲人摸象》、《中秋之夜》、《扑蝶》、《抢亲》等等。这些舞蹈已在全省普及,深为广阔群众所喜闻乐见。
赵县扇鼓、战鼓、挎鼓
赵县扇鼓的鼓,是用狗皮蒙的一种盘状圆扇形手鼓,带有长把,把上有九个铁环,瘦长的鼓锤富有弹性,鼓声悦耳动听。
扇鼓的历史长远,它起源于商代的巫舞。巫舞在古代是娱神舞蹈,所使用的主要道具是扇鼓(又名“太平鼓”或“太平神”)。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前进,巫舞渐渐由娱神的舞蹈演化成为人的舞蹈。相传公元前424到公元前387年,邺县黎民百姓为念西门豹治邺为民除害的功德,每逢年节都要敲打太平鼓(即鼓),载歌载舞,以示纪念。
巫舞中的扇鼓传到清代,已根本上形成为民间消遣活动。清何耳作《燕台竹板词》中云:“铁环振响鼓蓬蓬,跳舞成群岁渐终。”就是反映当时扇鼓表演活动的场景。


赵县扇鼓多为集体舞形式,每逢喜庆丰收之时,农夫们手持扇鼓,在场院里扭起舞步,敲打着轻愉快泼的鼓点,唱着民歌小调,表达欢悦的心情,很有生活情趣。建国以来,一些专业和业余舞蹈工继承传统,运用扇鼓表现形式,创作出不少新的舞蹈节目,受到群众欢送。国庆三十周年文艺献礼演出时,河北省民间歌舞业余演出队带着经过加工整理的赵县扇鼓《庆丰收》进京,荣获了演出二等奖、创作三等奖。赵县战鼓,是表现古代战阵生活的一种很有气势的民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