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智慧城市(第一篇基础观点)
【学习目的】
学习和认识智慧城市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理解和掌握智慧城市的内涵及体系框架
认识智慧城市的愿景及目标
【学习重点与难点】
理解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样物体普遍连结,形成“物联网”,再将“互联网”和“物联网”经过“云计算”交融起来,使人们能以更为精
细和动向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的“智慧”状态。简之,“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
10月维也纳理工大学有关研究组发布《欧洲中等城市智慧城市排名》报告,对欧
洲70座城市的智慧化水平进行了评估,这是欧洲第一次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系统直观地阐述了智慧城市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欧洲智慧城市发展是最早的,也是最具示范作用的。
智慧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形态发展演进的必定趋势。
智慧城市建设是技术变革下的时代潮流。
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依靠。
智慧城市建设是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二、智慧城市的内涵及体系框架
技术论的观点:主要从技术架构的角度对城市城市进行描述,强调智慧城市的技术特点,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武装下的更智能、更便利的新型城市。
应用论的观点:主要从智慧城市应用体系的角度进行描述,建设高端、完善的应
用体系,包括公共管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及公共产业体系等,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
水平。
系统论的观点:主要从智慧城市整体发展角度进行描述的,它把智慧城市作为一
个类生命体的大系统,经过感知、认知、学习、成长等环节的培育发展,不断增强自
身的智慧化水平。
智慧城市是一个新的观点和理念,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
准。
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互联网等通信网络为基础,经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让城市中各个功能模块彼此协调运作,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智慧城市的本质: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使聚集智慧的人和具备智能的物互存互动、互促互补,以实现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
物联网
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of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经过新的方式联在
一同,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
的延长,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
(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国际电信结盟于2005年的报告曾描述“物联网”时代的图景:
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函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
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的应用则比方:一家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
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