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4篇
篇一:学校语文二班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案例
学校语文二班级上册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老师:周婷婷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5
一、图片揭题导入
1、指导读音“葫芦”
孩子们,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个新伴侣(出示葫芦),它是—— (出示两张葫芦图,后面有生字、音节)
抽生拼音节,你发觉了什么?
2、读题
你宠爱葫芦吗?有一个人也特殊宠爱葫芦,他每天都去看葫芦,总是说——我要的是葫芦。
(设计意图:依据同学的认知规律,该阶段的同学,抽象语言对于同学来说是有困难的,以图片导入,让生对葫芦有了直观的了解,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同时激起了同学们往下学习的爱好。)
二、初读感知
过渡:是啊,我要的是“葫芦”,让我们一起来当当那种葫芦的人,一起走进田里,那最终我能得到葫芦吗?
1、请小伴侣们轻轻打开课本63页,用双手捧好书,听老师讲一讲这个故事。
2、孩子们,这个故事你想读吗?下面请大家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熟识的字可以拼一拼小树叶上的音节,实在有困难,招呼一下老师,我很情愿成为你的好伴侣,开头吧。 (设计意图:初步读文,让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自主识字,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情境创设,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三、指导朗读,随文识字
6
(一)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1、(课件出示:瘦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孩子们,这几个词,你会读吗?
重点教学“藤”:
延长:除了“瘦长的葫芦藤”你还看到过瘦长的什么藤?
篇二:学校二班级语文《北京》教学案例
学校二班级语文《北京》教学案例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熟识5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 能用“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漂亮、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川流不息”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4、 感受北京的美,宠爱祖国的首都。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背诵课文第3、4段。
2、 难点:用课后练习里6个词语中的几个词语说两三句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北京吧!今日我们就要学习第26课《北京》。齐读课题。
7
2、 到过北京的同学在北京的哪些地方玩过?
3、 北京多美呀!没去过的小伴侣不用着急,现在我们立即动身去北京游玩。
二、 范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老师范读,同学看、听。
2、 听老师读课文后,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 同学初读课文,自同学字
1、 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 检查自读状况。
3、 指名朗读课文。
四、 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 同学自由读课文,看图。
(1) 课文有几幅图,图上画的分别是什么?
(2) 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后知道了什么?
3、 放其次段录音,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4、 同学默读第三自然段。
(1) 读完这一段,你又知道了北京的什么?
(2) 出示课件,让同学结合画面和上下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两个词语的意思。利用课建立节“川流不息”的意思。
8
(3) 朗读。
5、 同学自由读第四段,出示课件。
(1) 这一段又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
(2) 结合课件理解“风景漂亮、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的意思。
(3) 指导同学带着宠爱、赞美的感情朗读这一段。
6、 分组读二、三、四自然段。
争辩:你爱北京吗?为什么?
7、 提问引读第五自然段。
(1) 哪儿美?爱什么?(2) 这一段集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8、 齐读第五段,读出宠爱北京的语气。
五、 指导背诵
1、 怀着宠爱、赞美的感情,朗读全文。
2、 北京真美!我们都爱她。让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