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连云港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纲要
(2015年-2020年)
(征求意见稿)
市经信委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明确产业发展导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有效聚集,促进工业经济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连云港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纲要(2015年-2020年)》。
一、加强全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的意义
(一)全市工业产业布局现状及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各级园区加快建设,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新建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产业布局框架初步拉开。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各县区和园区的产业布局缺乏统筹规划,招引项目选址较为随意,造成产业区域间雷同、布局上分散,产业特色、规模和集聚效应不明显;二是对前期招引的能耗高、污染重、产出低的企业,缺乏刚性淘汰手段和退出机制,稀缺资源难以向优质企业和项目集中,园区提档升级受到制约;三是招引项目用地把控不严,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偏低,“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现象较为严重,造成土地资源闲置浪费。
(二)优化工业产业布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市已步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经济正处在集聚加速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明确各县区和开发园区的
特色产业和功能定位,既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做精、做优、做美城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指导各县区和园区科学招商,合理布局项目,推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集聚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工业经济提档升级的内在要求和紧迫任务。
二、全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框架
(一)指导思想。根据全市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建设、联动开发、滚动发展,引导各县区和园区在产业方向上差别发展、错位竞争,促使同一产业的企业和项目在同一区域内集中布局,增强企业之间分工协作,延伸和优化产业链条。每个县区和园区重点规划发展3个左右规模较大、特色鲜明、集聚加速的产业集群。全市各县区和园区之间形成布局有序、差别发展、分工合作、协调互补的产业格局,防止各区域间产业无序发展和同构重复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根据产业空间集聚发展需求,各县区和园区通过修订完善产业布局规划,明确各重点产业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项目落户选址必须遵循园区产业定位和布局规划,不能随意迁就。
2、集群引导。根据空间邻近、产业关联要求,通过建立“区中园”、“园中园”等形式,大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的集中布局、集群化发展,提高园区内部的产业协作程度,促进园区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
3、空间储备。根据产业布局规划前瞻性要求,应为未来新兴产业和重大产业项目预留必要的发展空间。近期储备结合重大前期项目和产业规划重点项目,中远期为可能引进的大型项目适当预留空间。
(三)总体框架。根据区域产业功能定位,全市工业产业布局划分为5大片区:
1、市开发区片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产业规模,打造新兴高端产业示范区,建设国内一流的新医药研发生产基地,拓展延伸高性能纤维产业链,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2、徐圩板桥片区:以临港基础产业为重点,统筹徐圩新区和板桥开发区产业布局,拓展延伸石化、盐化、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