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医五脏养生之四季养生
傅杰英 中医五脏养生之四季养生
养生就是放弃,放下,简单。
养生是减法,不是加法,不是补。
阳亢:春天耳鸣,眼充血发红,牙痛,血压高,偏头痛。
春:肝,疏泄条达,肝主筋,肝藏血,开窍于目。(酸甜的水果),少吃辛辣(葱姜蒜,香菜),会上火。
秋天保养皮肤宜食,梨,蜂蜜,炖甜品,银耳,燕窝。
补肺的药物:沙参,麦冬,玉竹,银耳,燕窝,杏仁,川贝,百合,西洋参,胖大海,何首乌,罗汉果,白果。
经络:灸足三里(重要),调理脾胃,为冬季进补做准备。
冬:肾,封藏,固守,内守,冬天肾精藏足了,为来年春夏升发做准备。主生殖繁衍和生理性衰老,肾亏易早衰。肾主骨,腰为肾之府。
伤肾:长期保持伤骨伤腰的动作姿势(电脑,电视,开车的久坐,伤腰椎,颈椎,腰脊;软床,沙发);过度影响脾的行为(脾肾是先后天的关系,脾主肌肉,肌肉松弛会影响到骨骼,会骨质疏松,强骨先强肌肉);环境激素的过度摄入;使用电热毯;过度按摩(冬天不易按摩);极听(冬季尤其要避免),过度用耳(肾开窍于耳,长期听MP3,影响智力发育,伤耳即伤肾,肾,骨骼,头发,牙齿,耳朵,听力是一个大系统,一伤百伤,一损俱损);纵欲;过度治疗;担惊受怕,心存恐惧(恐惊专伤肾)。
养肾:晚上少吃,不吃宵夜;晚上不熬夜思考;晚上不剧烈运动;使肾有可封藏之物,做到收而不亏,源源不断;封藏之后不要晃动,泼洒;要静中有动,动态中有封藏,冬要静养。
起居:冬季可早睡晚起,可不睡午觉,取暖不要过度(不出汗),运动一定不要大汗淋漓,过于劳作,最忌讳过早起床锻炼。
饮食:冬吃萝卜夏吃姜,老怕冬冷,少怕秋凉,寒从脚起,冷从腿来,脚暖全身暖,晚上热水泡脚,睡觉前搓涌泉穴,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热水泡脚),保护腿膝盖,胸部,关节,不要受凉。
足热,足寒,皆伤心;足温则心自平;秋宜冻足冻脑,冬宜温足冻脑(夏天头部不能过吹风)。
冬天保养皮肤宜食,喝骨头汤,放块肥肉,滋润皮肤,吃几天嘴马上就不裂了,吃动物皮。冬天皮肤需要休息,代谢慢,不要按摩,过度蒸,搓,去死皮,过度清洁。
冬季要静,是阅读的好时机,一年之根在于冬,冬季是沉寂积累的过程。
冬令进补秋垫底,秋季把肠胃打扫干净,如果夏天吃凉多了,秋天可以用些槟榔,生姜,厚朴,枳实,泻一泻,一直等到舌苔干干净净,肚子一点不胀,时不时有明显饥饿感,想吃一些香口的,想吃些油了,就说明打扫干净了,慢慢进补。
冬令进补四忌:
: 缺什么补什么,阳虚补阳,阴虚养阴,血虚补血,气虚养气,瘀血痰湿重不补。
,呆补:蛮,用量太多,进食太猛;呆,呆滞脾胃,汤里有瘦猪肉,鱼,凤爪,牛肉,熟地,容易肚胀,应加点陈皮,多加姜,一般肉类,熟地,骨头汤,都属静性食物,属于守而不走的,一定要加上萝卜,生姜,陈皮,行气的,或者放一点点山楂。补血,养阴的食疗最宜呆补。
:感冒发烧,喉咙发炎,就不要再补了,会加重,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不要吃很多补益的中药,药补不如食补。
火锅综合征:口干,口苦,口腔溃疡,口唇红肿,牙痛,喉咙痛,肚胀,腹泻,便秘,肛门有灼热感,痤疮严重发作。不要经常吃,碳烧火锅好些,煮饭电不如气,气不如煤,煤不如柴。调料用麻油(通便滑肠)为主好,喉咙上火时,开水冲鸡蛋花,放勺白糖,滴些麻油,可以败火,利咽喉。汤料里多放白萝卜,吃完火锅,喝些米汤,米乳,就是大米白粥和小米粥上面那一层米乳,那是比较败火的,或者冰糖银耳汤,还可适当喝些凉茶。
第一补品:粥。
百合,红枣,莲子,银杏,大米粥
白术,猪肚,白果,大米粥
汤:山药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瘦肉五仁(杏仁,松子仁,枸杞子,花生仁,核桃仁)汤,用砂锅煲。
气虚宜食: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扁豆,红枣,莲子,煮粥,煲汤,做菜。
血虚宜食:阿胶(夏天不能吃),枸杞子,红枣,当归,熟地,何首乌,龙眼肉,桑椹子,煲汤,煮粥,泡茶(枸杞桑椹红枣茶)。
糯米甜酒(补气,温阳,补血,女性脸上有色斑,每天早上吃糯米甜酒加鸡蛋红枣,吃到开春,脸色特别好,但容易发胖)。
阴虚宜食:适当吃海鲜,鳖肉,龟肉,牡蛎,海参,鳗鱼,鳜鱼,鸭肉,干贝,瑶柱,黑芝麻,瘦猪肉。
阳虚宜食:羊肉,狗肉,鹿肉,牛肉,鸡肉,虾,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喝鸡汤,黑豆,鹿茸,蛤蚧,核桃,紫河车(胎盘,补经血,补阳气,非常好),猪腰,杜仲。
冬天疼痛性(关节痛等)疾病会加重,要注意通脉活血,补而不僵,每于清晨时,饮醇酒一杯,活血。
食补多滋腻,为补而不僵,吃些去除滋腻的食物,白萝卜,莴笋,冬笋。
冬季药物补虚:
六味地黄丸,阴虚
金匱肾气丸,阳虚
香砂养胃丸,气虚
经络:秋冬保健灸,足三里(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