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烟草品牌的创新.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烟草品牌的创新.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8/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烟草品牌的创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烟草品牌的创新
发表时间:2003-9-18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烟草行业的发展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十五”计划中提出了“十五”期间烟草行业要努力完成的三大战略任务:一是建立和完善专卖体制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烟草市场体系;二是企业组织结构战略性调整迈出重大步伐;三是科技进步取得重大进展。
三项战略任务都要求烟草行业在创新方面作出努力。
一、技术创新
据统计,“九五”期间,整个烟草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252亿元,基本建设投资88亿元,分别比“八五”期间增长40%、32%和69%。卷烟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上了新台阶,20余家企业进行了总体技术改造,这批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水平达到或接近了,为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得到了推广应用,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把推广应用打叶复烤、膨胀烟丝和烟草薄片等新工艺、新技术作为投资重点,同时,注意逐步加大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烟机制造得到了提高,卷烟工业企业设备国产化程度提高,使烟机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所改变。
目前,可以说我国烟草企业与国际跨国烟草公司的差距很多、很大,但核心差距是技术差距。也即是说,我们的卷烟产品是低技术低附加值,而跨国烟草公司的卷烟产品是高技术高附加值,这就逼迫我们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迅速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尽快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说到底,技术创新就是要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外无数大型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赢得市场份额靠竞争;赢得竞争胜利靠名牌;创造名牌靠技术;技术进步靠创新。
为了加快烟草行业科学技术进步,提高效益,降焦减害,国家局十分重视和落实科研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创新体系:烟草行业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了由郑州烟草研究院、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5个国家级企业(玉溪、上海、长沙、颐中、武汉)技术中心、11个行业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博士后流动站和9个试验站(育种中心、研究基地)、5个科技推广示范基地、10个标准化示范县、近60个卷烟企业研发机构组成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由烟草经济信息中心、烟草经济研究所、中国烟草科技信息中心和全国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全国烟草科技情报网、中国烟草科教网组成的行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
科技人员:烟草行业已有1 700多人的科技开发队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70余人,硕士学位人员1 0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级人员3人,高级工程师级人员500人左右。但是,%,明显偏低;院士,研究员级科技人员和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高级研究人员的数量之少造成了学科带头人的严重匮乏,更是与行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要求相差甚远。
科研经费: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行业科技经费投入达到10亿元左右,其中国家局的科研经费投入从1999年的2 400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4 000万元。尽管科研经费投入每年都有增加,但是,根据国家对大型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的经费要占产品销售收入3%%来衡量,烟草行业的科技投入水平仍很低。据对2001年的粗略统计,%左右,%左右。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烟草科技的发展。
科技成果:1986年至2000年行业共取得科技成果84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4项,省部级奖344项;专利成果200项,其中发明专利78项;科技贡献率在近几年达到了40%以上。1999年—2002年,已有1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8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局科技进步奖,其中3项成果获得国家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项成果获得二等奖、55项成果获得三等奖。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统计局联合推荐颁布的计算方法测算,2001年烟草科技进步对行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左右,略高于全。这些科技成果的应用,不仅为卷烟生产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而且大大提高了我国卷烟产品的质量和卷烟吸食的安全性。如卷烟降耗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卷烟的烟叶消耗已由1980年的平均60千克/箱(5万支)(5万支),每年可节约烟叶成本数十亿元;又如1981年滤嘴卷烟只占5%,目前已占到了99%以上;单只卷烟平均焦油含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30毫克/。2002年,。这与国家局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