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算化会计核算方法的论文电算化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 1. 电算化会计核算的起点建立帐套完成以后,首先要进行一些日常核算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操作人员设置,将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在系统中加以明确,同时使系统具有了合法的使用者;二是会计科目设置(即设置帐户),在系统中建立起用于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帐户)体系(这部分内容在下一部分单独讨论),三是输入初始余额,是指将原来已经存在于手工系统的数据转入到电算化系统中来,以开始以后的会计核算。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帐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帐套。启用帐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2. 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设置帐户这一传统会计方法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在电算化系统中一般称之为会计科目设置。. 帐户是会计科目在核算中具体形式。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化。通过对会计科目开设帐户的方法,分别对会计对象的不同内容进行反映和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开式。在大部分会计资料中(如凭证、帐簿、报表等),都要以会计科目做为直接对象来加以反映。从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电算化系统在运用这个传统会计方法时,在形式上进行了变通,在结构上进行了突破,使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体系较之手工会计核算更全面、更完整、更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形式上,以会计科目表代替了所有分列在不同帐簿或帐页上的帐户。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主要以表的形式存在, 无论是设置的帐户,还是输入的凭证。会计科目表中,对会计科目首先要分级编号并顺序排列;其次以每一会计科目的属性来表示该科目所适用的帐页格式或核算要求;还有,在会计核算软件中,总是由多个相当于会计科目表的部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核算体系, 它们主要为:会计科目主表、部门目录、单位往来目录、个人往来目录、项目目录等,他们之间以从属或交叉的关系,组合成一个大的会计科目表。 从内容上,丰富了传统设置帐户的方法。系统内部处理数据时,以科目编码做为会计科目的唯一标识和所属关系的判定依据, 使分级核算更加紧凑、严格、清晰;可以根据需要产生新的帐页格式或核算内容;会计科目表各部分之间在使用时随时组合,既保证了科目设置的完整性,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巧妙地解决了事先不可知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营业费用/ 通讯费按部门分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时,到底哪些部门实际上真的会发生通讯费呢,在电算化核算系统中,只有真的发生时,该帐户才正式存在;电算化系统中部门目录、往来目录等,本身可以继续分类或分级,而且部门目录与会计科目主表;之间是交叉关系,所有级次的会计科目都可以同时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即同时具有本期累计发生额、本年累计发生额、余额等概括性数据和含有业务事项(会计分录)的详细数据(明细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