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2022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8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ptx

上传人:送你一朵小红花 2022/7/2 文件大小: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22 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31 分)一、积累与运用。(12 分)
1.(4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经过一个冬天的沉淀,爱莲湖的湖水明 jìng(
)如镜。湖边一片嫩嫩的小草在春雨的滋润( )
下,绿油油的鉴意义。
⑦夏季 6 个节气跨越 3 个月,人们由此认识了全年最热的季节,并可以根据节气提示的气候规律,适应高温
潮湿天气进行作息,加固堤坝防范洪涝灾害,安排农事活动。
⑧比如,小满节气时,北方的大麦和冬小麦灌浆饱满,南方江河水满;芒种节气时,我国南方主汛期已经开
始,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这段时间天气最是变化莫测,高温天
②段中加点的词“少许”不能删去,因为“少许”一词表明了“差距”的程度不大,如果删去“少许”
气、对流性天气频发。小暑节气的标志就是“出梅”和“入伏”,即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终结,伏旱天气开始;
一词,“差距”的大小就不清楚,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大暑则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华北一带已经进入俗称“七下八上”(即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的主汛
期,是华北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段,再加上气温高,“桑拿天”成为这个时段的“标配”。针对夏季的气候,
各地需适时开展防汛备汛等相关工作,百姓生活宜注意防暑降温。
⑨“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四季之夏,是大自然最热情洋溢
的季节。让我们走近它、读懂它,感受夏季的独特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2022 年 5 月 5 日)


“立夏”的形成及夏季 6 个节气的气候规律。
A.“立夏”其实还没有进入夏天,因为各地气温不一样。
,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气温明显回升,昼长夜短更加明显。
、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小暑、大暑、
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
6 个节气,人们根据节气提示的气候规律,进行作息,固堤防洪,安排农事。
(3)下列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即平均气温连续 5 天大于或等于 22 摄氏度”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⑧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古诗文阅读。(17 分)
7.(13 分)文言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A.[甲]文如一篇短小的日记,有时间、地点、人物,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甲]文苏轼夜深不寐,欲寻人赏月为乐,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个“遂”字点出了二人趣味相投。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C.[乙]文的“逝者如斯”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乙]
D.[甲][乙]两文记述的都是作者与友人于月夜沉浸在赤壁美好的景色之中,阐发一些人生体验,体现了作者对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①者如彼,而卒莫消②长也。盖将自其
人生意义的思考。
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③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释]①盈虚:盈,指月圆;虚,指月缺。②消:消失。③造物者:自然界,原意指“天”。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但:但是。

长:增长。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惟江上之清风
《陋室铭》
(《爱莲说》)
(《周亚夫军细柳》)
(《曹刿论战》)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4)请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甲][乙]两文都是苏轼写于贬官黄州时期,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启
示。
第Ⅱ卷(共 89 分)
8.(4 分)古诗词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