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 要:地理实践是地理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描述、归纳、分析地理问题,进行自主式探究性实践活动。因此,地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必须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 要:地理实践是地理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描述、归纳、分析地理问题,进行自主式探究性实践活动。因此,地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必须通过地理实践这个载体,让学生充分享受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带来的体验,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理性感受、认识和分析身边的事物,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并进一步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知识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 实践活动 创设环境
地理学科具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独特优势,符合新时期普通高中对地理教育的要求。高中学校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笔者进行了对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
一、创设培养地理实践能力的环境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以“照本宣科”“满堂灌”为主要特征,教学缺乏实践基础,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面和应用面狭窄,容易造成教学效果的片面性。新课程强调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复杂的、真实的教学与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情景,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模拟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因此,教师要重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的探究活动为例,笔者展示了创设学习环境对整体教学的重要性。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和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将活动内容通过板书展示出来。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环境的优势,笔者以活动问题为例,将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清楚本节课的重难点。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了以下活动:能说出世界主要农业生产类型的特点;能从一个地区的农业现状,推断出该地区的生产类型。同时笔者在探究活动中融入思维导图,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比如:自给型农业、集约型农业、混合型农业等。可见,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在合理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低效的问题。
二、开展地理“微活动”,锻炼地理实践力
在目前高中现行45分钟地理课堂中,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课堂前规划好地理活动,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为了让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活动的所有程序,可以围绕某一活动主题设置地理“微活动”,发挥“微活动”的时间高度浓缩,目的指向性,逻辑严谨性,类型多样性等特点。
筆者认为地理“微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提供地理活动所需的资料并给出适当的指导,充分给予学生提出猜测、搜集和分析资料、解释和交流展示的机会,比如地理观测、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以此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形成。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化”为例,笔者针对本地风景区的地理资源及优势开展了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对旅游地的人文、气候、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