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控制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7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控制对策.doc

上传人:apaihuai56 2017/6/3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控制对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及控制对策【关键词】血液标本; 因素; 控制对策血液标本的采集( 动、静脉采血) 及运送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密切相关。目前, 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主要由护士操作, 而护理管理体系未按检验质量管理要求对这一质量进行规范化管理, 采集及运送的血液标本有时存在一定的质量偏差,这种偏差会导致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相吻合,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1 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不合格的原因有标本溶血、抗凝血标本有凝块、血液标本稀释、标本量少、药物因素等, 主要影响项目有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生化等。 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2 标本溶血标本溶血[1] 是指在采集、运送、分离或保存血液标本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在体外破裂, 红细胞的破裂会造成大量细胞内物质进入血浆以及血清被稀释。常见的体外溶血原因有: (1) 穿刺前: 静脉穿刺处的消毒液未干; 采血针头过细; 注射器与针头连接不紧密,导致采血时空气进入而产生气泡等。(2) 穿刺中: 抽血困难; 使用真空采血管时, 由于负压过大, 血液撞击试管壁造成红细胞破裂等。(3) 穿刺后: 用力将血液从注射器推至试管时产生气泡; 混匀血标本时用力震荡试管; 采血量不足等。 抗凝血标本凝固抗凝血标本凝固是指需要抗凝的血液标本离体后, 在与抗凝剂混匀前, 由于自身凝血因子的作用形成血液凝集。常见的体外凝血原因有[2] : (1) 标本注入试管前:①采血时止血带扎得太紧, 抽血不顺利, 采血时间过长, 血液已经在注射器内凝固;②试管过多, 最后注入抗凝管,造成血液在注射器里已经凝固。(2) 标本注入试管后: ①血液注入试管后未立即轻轻摇匀, 使部分血液凝集;②摇匀时间不够,使血标本未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但也不要猛摇,以防溶血);③注入血液标本量过多而抗凝剂相对不足。 血液标本稀释血液标本稀释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液标本中血液与血细胞的比例超过人在基础状态下 3 的血浆与血细胞的比例。血液标本稀释主要由输液、大量饮水、有抗凝剂的标本由于血标本量少而抗凝剂相对多等因素造成。输液时采血会造成输入的液体成分在血浆中浓度的一过性增高,同时血液稀释也使其他需要检验的成分被稀释, 造成检验值偏低。 其他质量问题错用试管、血液标本量少、脂血、血液标本标识不清楚、药物因素等, 也是血液标本采集中常见的问题。 血液标本存放及运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标本存放时间采血后,血细胞因代谢需要,要消耗部分营养成分, 同时细胞也易发生损坏和破坏, 活性物质变性、失活和分解, 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实际上, 大多数住院患者血液标本采集安排在大夜班, 有时安排在凌晨6: 00 开始, 放置到 8: 00, 再送到检验科将血标本离心, 血标本要放置 3h 左右才得以检验。有学者对采集超过 2h送检的血液标本进行检验, 其中的血钾、血糖、血乳酸、血常规等, 与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的检验结果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4 标本运送时存在的问题标本留取后,需要专业人员将标本运送到检验科, 此过程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 溶血:血液标本在运送过程中被摇晃、震荡或试管破裂、延时送检等,都可能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