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oc

格式:doc   大小:335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oc

上传人:1542605778 2022/7/3 文件大小:3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水工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水工混凝土及砂浆的配合比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regate ratio
混凝土中砂与砂石的体积比或质量比,本标准中非注明的一般均指体积砂率。

VC值 vibrating compacted value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在规定振动频率及振副、规定表面压强下,振至表面泛浆所需的时间(以s计)。
符 号
ƒ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ƒcu,k—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ƒm,0—砂浆配制抗压强度,MPa;
ƒm,k—砂浆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t—概率度系数;
б—混凝土(砂浆)抗压强度标准差,MPa;
ƒce— 水泥28d龄期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w /(c+p)—水胶比;
mw—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mc—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
mp—每立方米混凝土掺和料用量,kg;
ms—每立方米混凝土砂子用量,kg;
mg—每立方米混凝土石子用量,kg;
mc,e—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质量假定值,kg;
mc,c—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质量计算值,kg;
mc,t—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质量实测值,kg;
α—混凝土含气量(以百分数表示);
β—外加剂减水率(以百分数表示);
Pm—掺和料掺量(以百分数表示);
Sv—体积砂率(指砂的体积占砂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Sm—质量砂率(指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比);
pc— 水泥密度,kg/m3;
pp—掺和料密度,kg/m3;
Ps—砂子饱和面干表观密度,kg/m3;
Pg—石子饱和面干表观密度,kg/m3;
pw—水的密度,kg/m3;
δ—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Vs,g—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石的绝对体积,m3;
Vs—每立方米砂浆中砂的绝对体积,m3。
4 总 则
为规范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应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型式、施工条件和原材料状况,配制出既满足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等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混凝土,确定各项材料的用量。
2 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较小的用水量;
3 在满足强度、耐久性及其他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水胶比;
4 宜选取最优砂率,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时用水量较小、拌和物密度较大所对应的砂率;
5 宜选用最大粒径较大的骨料及最佳级配。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步骤:
1 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选定水胶比;
2 根据施工要求的工作度和石子最大粒径等选定用水量和砂率,用用水量除以选定的水胶比计算出水泥用量(或胶凝材料用量);
3 根据体积法或质量法计算砂、石用量;
4 通过试验和必要的调整,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各项材料用量和配合比。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有关原材料的资料,并按GB 175、GB 200、GB/T 208、GB 1344、GB/T 1346、GB/T 17671、GB/T 18046、DL/T 5055、DL/T 5100、DL/T 5151、DL/T 5152
等的要求对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砂石骨料及拌和用水等的性能进行试验,并符合DL/T 5144的规定。试验内容包括:
1 水泥的品种、品质、强度等级、密度等;
2 掺和料的品种、品质、密度等;
3 外加剂种类、品质等;
4 粗骨料岩性、种类、级配、表观密度、吸水率等;
5 细骨料岩性、种类、级配、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吸水率等;
6 拌和用水品质。
,应收集相关工程设计资料,明确以下设计要求;
1 混凝土强度及保证率;
2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抗冻等级及其他性能指标;
3 混凝土的工作性;
4 骨料最大粒径。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计算,并通过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室内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尚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5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水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加设计龄期下角标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