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水土保持编制方案
附件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技术要点
二〇〇五年五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技术要点
一、前言„„„„„„„„„„„„„„„„„„„„„„„„„1 二、方案设计)。
(3)土壤植被。重点介绍土壤种类、地表物质组成、土层厚度,植被类型、主要群落结构、植被覆盖率。
(4)项目区所处的地震烈度带。
2、社会经济情况
包括行政区划、人口、耕地、主要作物、人均收入、主要经济指标、3
土地利用方向、开发建设项目情况等。重点介绍与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规划有关的内容。点式工程以乡为单位、线型工程以乡或县为单位介绍。
3、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简要介绍项目区自然和人为水土流失现状、与当地水保区划(三区)的关系或者所处的重点区域(小流域)、水保工作经验与问题。
(1)通过现场调查,参考最新的水土流失监测试验成果,用表格说明项目区各级侵蚀强度的面积和所占比例。
(2)重点调查介绍工程周边500,2000米范围之内的自然和人为水土流失情况。说明本项目区所属的土壤侵蚀类型区、侵蚀等级、水土流失容许值。
(3)总结项目区和周边水土流失防治经验及教训。改扩建项目,还需简要介绍以往水保工程实施情况、取得的经验及教训。
相关水土保持经验与教训应具体化,如种植成功的植物种类、工程选型及其防治水土流失效果、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等,为本项目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借鉴。
五、 水土流失预测
1、预测分区
根据地形地貌、水土流失、项目功能分区和施工组织,划分水土流失预测区段。一般可按主体施工区、土石料场区、施工道路区、弃土弃渣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进行预测。线状工程应先按地形地貌和水土流失特点划分水土流失类型区,再按照施工标段、功能分区或施工区分区预测。
2、预测时段
建设类项目为建设期和运行初期,运行初期可按照项目运行特点取1,
4
3年;生产类项目为建设期和方案服务期内的生产运行期。不同预测区段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应根据各单项工程的具体施工时间(施工组织)分别确定。
3、预测方法
(1)推荐采用类比法和调查法。采用经验公式法、数学模型法等,应注意边界条件。
风力侵蚀的定量预测,可参照经验公式或实际观测资料进行。
(2)拟定各预测区段扰动前后的土壤侵蚀数,应说明预测参数取值的来源依据(试验研究、调查观测值等)。采用其他地区的参数时应分析其在本区域的适用性。
(3)采用类比法的,应列表分析类比工程的适用条件。类比内容应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土地利用以及工程布局、施工扰动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等。实测类比工程产生的流失量(用断面法、体积法测算),确定水土流失模数。
计算公式:
n
,,W1,M,F,Tii ,i1
式中:W——水土流失量,t; 1
2 F——扰动地表面积,km; i
2 M——水土流失模数,t/km?a ; i
T——水土流失预测时段,a 。 i
i——地貌类型标号。
注意:计算弃土弃渣流失量时,应按坡面和顶面分别计算流失量,坡5
面计算面积为投影面积。
4、水土流失量预测
(1)扰动地表面积。项目建设施工和生产运行中占压的土地类型、数量,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类型、面积等。列表说明。
(2)排放固体废弃物。施工建设期,按照划分的预测区段预测可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产运行期,按照主体工程设计,预测可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列表说明。
(3)列表说明风力侵蚀区域和面积(如需要进行风蚀预测)。
(4)水土流失量计算
列表计算各预测区段的原地貌水土流失量、预测时段内的水土流失总量、工程建设施工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
5、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1)对下游河道、水库淤积和行洪的影响。
(2)集中排水对下游(河沟道、耕地、道路等)的冲刷影响。
(3)对水环境的影响。如施工生产、生活用水排放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
(4)对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和土地的影响。
(5)可能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可参考项目防洪评价、水资源论证以及环评、地质灾害评价的结论性意见。
6、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
(1)明确项目是否在《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限制或禁止建设的区域。如省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区、
6
河道行(滞)洪区、重要水源保护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危险区等等。
(2)明确产生水土流失量或危害的重点区段,亦即重点防治的区段。
(3)在水土流失强度预测的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的防治工程类型(如工程措施类型、植物措施类型等)。
(4)根据水土流失量的变化过程,提出防治工程(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