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第一张,共十五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发生并发症较多的骨科手术,这些并发症中有些是局部的 ,有些则是全身的。就其严重性而言,如血栓形成、心脏骤停、肺栓塞、心肌梗死是灾难性的;另外一些、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等,术前未能控制或治愈,均可因抵抗力低而术后发生感染。身体其它部位的疖、痈、软组织或骨感染,都可引起术后感染。
(5)病人高龄、体弱、肾功能不全或因有肥胖、糖尿病、化疗、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等在接受免疫抑制及激素治疗中,感染率最高。
(6)手术前住院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操作粗糙、止血不彻底,血肿形成都是促使感染发生的因素。
(7)手术部位软组织状况差,曾做过手术,有过感染或外周动脉患有闭塞性疾病。
(8)预防性抗生素没有使用或用量不足。
第七张,共十五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性受限,局部发红,肿胀,瘘管形成以及全身性症状如发热、恶寒。在这些表现中,瘘管可以确定感染的存在,其他表现如红,肿,痛,关节活动受限等只作为中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术中可观察到有腔隙、屡管的形态,脓液,肉芽组织,坏死骨片,脱落的异物,血供和骨的机械应力的改变,在急性感染的情况下,术中所见是有价值的,但对于低度感染,临床的印象常常是错误的。
第八张,共十五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诊断标准
有患部疼痛、发热、局部红肿等临床表现,所有可疑患者均检查血象、血沉、C反应蛋白及X线平片。关节穿刺作为诊断常规方法,穿刺时避免使用局部麻醉,以免误将浅部感染扩散至深层组织;X线透视下确定穿刺针在关节内的位置;抽取多个样本并使用合适的穿刺器械夹取滑膜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术中取病灶进行细菌培养,取标本的器械应避免接触患者皮肤;进入术野后立即取标本,并且取标本处不得使用电刀、电烧及冲洗。如果取出了假体,则假体或其组件也可用于培养(注意取样时不要被污染)。假体周围病灶组织冰冻切片病理检验。
第九张,共十五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而随着时间变化。其绝对值改变更具有重要意义。
2、影像学检查
可行的影像学检查有标准的X线片、关节造影、瘘管造影、MRI、CT和骨扫描等,各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其最有价值的还是典型的X线片,重要的指征是有新的骨膜下成骨和2年内出现松动征兆。
3、细菌学检查
通过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如关节穿刺等进行细菌学染色和培养,PCR对于获得可靠的感染证据是必要的。
第十张,共十五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处理 人工关节感染一旦确定后,应立即开始治疗,治疗 方案的依据是:细菌种类、抗生素敏感试验、患者的年龄以及身体状态,感染的时间等。
1、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查清每例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将易感因素按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进行标记,详细分类。入院后在没有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行双髋关节正侧位X片、血沉、C反应蛋白、核素扫描等检查。对存在关节明显红肿者进行关节穿刺,存在窦道者进行分泌物培养检查。
2、切开清创引流
考虑行清创术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此仅适用于早期感染患者2天以内效果好;最晚也选择伤口无窦道、敏感菌感染4周以内者。慢性患者应视为禁忌。对术后急性感染者可由原切口进入。如为血源性则可用后外侧切口进入。最好不要切开大粗隆。取标本送细菌培养,并静脉输抗生素。将所有失活和炎性肉芽组织彻底清除,将人工关节脱位,取下股骨头及髋臼内衬塑料杯,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清创后创面应无可见的感染组织。然后重新安装新的股骨头及髋臼内衬塑料杯,置入负压引流管。术后抗生素生理盐水灌注冲洗5-7天,并静脉滴注抗生素6周。清创引流术的优点:只经一次手术、关节功能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缺点:虽能杀灭假体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但不能破坏牢固附着在假体表面的生物膜,故对感染的根治率低。
第十一张,共十五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3、人工关节翻修术
(1)一期翻修术:适应证1、初次置换术后无伤口并发症2、患者一般情况良好3、抗生素敏感的表面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4、革兰阳性菌感染5、细菌对骨水泥中的抗生素敏感。此在急性感染中不宜采用,革兰阴性及链球菌感染也不适用。一期翻修关键是病灶清除一定彻底,否则会出现较高的复发率。
(2)二期翻修术:目前仍为最有效的方法,确定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立即手术,手术体位及切口与人工置换髋关节手术相同。术中仔细探查假体周围炎性肉芽组织及瘢痕增生情况并彻底清除。取除假体,将髓腔内壁充分刮除干净,用过氧化氢、稀释碘伏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髓腔及手术创面后二次铺单。如术中软组织条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