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针刺配合埋针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针刺配合埋针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上传人:apanghuang30 2017/6/5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针刺配合埋针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针刺配合埋针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姚洁涤陈湘军姚洁辉谢辉【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埋针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 78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39例, 对照组 3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加针刺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加针刺配合埋针进行治疗。结果:两组间总疗效、治疗前后肩痛程度积分改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针刺配合埋针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具有良好疗效, 比常规治疗加针刺效果更佳。【关键词】中风后偏瘫肩痛针刺配合埋针肩痛是偏瘫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肩痛不仅延缓上肢功能的恢复而且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及康复质量。本科自 2004 年以来观察常规治疗加针刺、常规治疗加针灸配合埋针治疗偏瘫肩痛 78 例,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2 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经 CT 或 MRI 确诊,于 2004 年起因脑血管意外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意识恢复清楚、无感觉障碍, 并有偏瘫肩痛的患者 7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按 1︰1 平均分为 2组,常规治疗加针刺组 39例,男 22例,女 17例; 年龄 41~ 74岁, 平均 55± 岁;病程最短 19 天,最长 115 天;脑出血 19 例,脑梗死 20 例;左侧偏瘫 18 例,右侧偏瘫 21 例。针刺配合埋针组 39 例,男 19 例,女 20 例;年龄 38~ 76岁,平均 54± 岁; 病程最短 14天, 最长 111 天; 脑出血 18例, 脑梗死 31 例;左侧偏瘫 19 例,右侧偏瘫 20 例。各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 。且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前、旋后和环转的自主活动范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 病例选择按照全国第 4 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 诊断纳入排除标准:①经 CT 或 MRI 诊断为中 3 风的偏瘫患者中有肩痛症状者, 既往无卒中死;②病程在 15 天~ 4 月者; ③排除中风前有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者; ④排除各种血液病、类淀粉样血管病、脑动脉炎、脑底异常血管网、癌脑转移、丘脑病变等所致脑血管病者、上消化道出血者。⑤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精神病患者及痴呆。 治疗方法两组均按 2004 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常规处理: 合理控制脑水肿、血压、并发症,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并用脑神经生长素注射营养脑细胞。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配合主动或被动的肢体功能锻炼,并禁服止痛药。 对照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针刺:主穴:人中、极泉( 患侧)、内关、百会、足三里、绝骨、三阴交、太冲,交替使用。局部选穴肩髃、肩髎、肩贞。刺法:穴位常规消毒,取 3O 号 寸毫针,直刺入穴,平补平泻。人中穴刺激强度以患者眼眶含泪为度; 极泉、内关、三阴交穴针感以麻或触电感向手指( 脚趾) 尖传导为度,极泉穴不留针;余穴得气后留针 30 4 分钟,每 10 分钟行针 1 次。每日 1 次, 5 次为 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2 天,治疗 4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治疗组此基础上埋针,取穴:肩髃、肩贞。操作方法将 5-0 号羊肠线穿入 12 号穿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