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Access程序设计
文科计算机基础小公共课规划教材
总目录
第1章数据库基础
第2章数据库和表
第3章查询
第4章窗体
第5章报表
第6章宏
第7章页
第8章模块与VBA程序设计
第9章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第9章二级公共基础知识[2课时]
算法与数据结构
程序设计基础
软件工程基础
【教学目的、概要、难重点】
本章简单地介绍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要求如下:
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知识网络图】
算法
算法的基本概念
1、算法基本特征
算法: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它是指令的有限序列。算法具有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输入和输出等5个重要特征。
2、算法基本要素
(1)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
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2)算法控制结构
算法中各个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称为算法的控制结构。通常有三种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用来描述算法的工具有:传统流程图、N-S图、伪代码、自然语言等。
3、算法设计
计算机算法可分为两大类别:数值算法和非数值算法。
数值运算的目的是求数值解,非数值运算包括的面十分广泛,最常见的是用于事务管理领域。
算法
4、算法设计基本方法
计算机解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实施某种计算机算法,即计算机能执行的算法。掌握最基本的、常用的算法是很重要的,算法设计是整个程序设计的核心。经常使用的算法有:列举法、归纳法、递推法、递归法、减半递推法和回溯法等等。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步骤,也就有不同的算法。方法有优劣之分。一般说,希望采用简单的和运算步骤少的方法。
算法
算法复杂度
算法复杂度的高低体现在运行该算法所需要的计算机资源的多少上,所需要的资源越多,该算法的复杂性越高;所需要的资源越少,该算法的复杂性越低。需要的时间资源的量称为时间复杂度,需要的空间(即存储器)资源量称为空间复杂度。
1、时间复杂度
(1)平均性态:用各种特定输入下的基本运算次数的加权值来度量算法的工作量。
(2)最坏情况复杂性:在规模为n时,算法所执行的基本运算的最大次数。
2、空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实现算法的代码长度+初始数据大小+执行时需要的临时存储空间。
【】按照顺序查找方式,对一个长度为6的一维数组(),说明算法复杂度的平均性态分析和最坏情况分析。
查找数X可能要比较的次数分别为1、2、3、4、5、6,当数组中没有数X或正好在最后一个位置的情况要比较6次,假如数X出现在数组中的概率为1/2,而数X出现在每个位置上概率均等即1/6,则:比较次数=(1+2+3+4+5+6)*1/6*1/2+6*1/2=。因此若数组长度为n,某数x出现在数组中的概率为p,在每个位置上出现的概率均等,则其平均比较次数为: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