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文档名称:

湖雷总规说明书.docx

格式:docx   大小:99KB   页数: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湖雷总规说明书.docx

上传人:pppccc8 2022/7/5 文件大小: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湖雷总规说明书.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纪,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宏 大背景下,勾画特色鲜明的城市框架、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打造优势突出的核心竞 争力,成为永定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经济强县、教育强县和旅 游成为全市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在土楼旅游资源中湖雷馥馨楼已有一千二 百多年历史,是永定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二) 历史沿革
湖雷镇历史悠久,唐大历四年(769年)设上杭场,为上杭县名之始。建县时湖雷划永定 县辖。民国初期以前一直属丰田里。民国前期称第八区、下丰区、辖湖市联保、上湖联保 等。民国26年(1937年)称第二区,后称湖雷镇、乡。建国后称湖雷区、湖堂区、第七区、 湖雷乡。1958年称湖雷人民公社。后又设工委、改公社。1984年复称湖雷乡。
湖雷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它是永定苏区的主要组成部 分。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是革命游击队活动的重要地区。早在1926年冬 就建立了永定第一个党组织一一中共永定支部。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进驻 湖雷,宣传发动群众。10月建立永定县苏政权。曾二次为永定人民政权驻地(1930年2月, 1949年6月)。湖雷从1926年夏建立支部至1949年解放,一直是革命先辈进行革命活动的 地区。
(三) 行政区划与人口
1、行政区划
湖雷镇镇域面积161. 5平方公里,下辖27个村委会,289个村民小组(其中46个革命 基点村)。27个村委会分别为下湖、下在、湖瑶、桐田、白崇、前坊、罗潭、石坑、淑雅、 道仁、竹兰、高石、深度、罗陂、上湖、上北、上南、增瑞、尺度、荷花、莲塘、溪口、 锦溪、象基、藩坑、弼鄱、玉文。镇政府设于下湖村。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现状概况
(-)自然地理概况
1、 地理位置
湖雷镇地处永定县域中心位置,永定河中游。东与抚市相靠,南与岐岭乡、城郊乡相 接,西与西溪乡、合溪乡相连,北与坎市镇相邻,。湖雷镇具有优越 的地理位置和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龙梅铁路从该镇西北部穿过,县道抚石(适)线及湖 坎线均贯穿该镇。
2、 地质地貌
湖雷镇的地质构造属华南地台,华夏背斜的一部分,位于新华夏系巨型构造体系的第 二隆起带后和岭南纬向构造带的东端,地质构造颇为复杂。根据福建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意见,本镇位于闽东燕山断陷带。地貌呈现为典型的河谷低山丘陵地,平均海拔400〜700 米,串珠状河谷盆地和山间盆地沿永定河、增瑞溪散布。
3、 气象条件
湖雷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而不酷热,天气晴热,日照充足,冬短而无严 寒,气温较低,雨量少,湿度小,空气干燥。年平均气温20. l°Co 一年中7月份最热(个别 年份为6月或8、9月),°C,1月份最冷(个别年份为12月或2月),°C。 年均降雨量为1606. 9毫米,大多数年份在1400〜1800毫米之间。干湿季节分明。
4、 水文条件
湖雷镇河流水系主要有永定河、上湖溪、石坑溪等,均属山区性河流,受地形、气候 的影响较大。永定河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湖雷全境,长达20公里。永定河流支流多,地表水 网密布,溪河的主要流向是随山脉延伸,自东北流向西南。其主要特征是水量丰富,动态 变化大,河道坡降大,流速快,易涨易退,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镇内有增瑞水库,库 容137万立方米。
镇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途短促,交替
(2) 人口结构
湖雷镇总人口中,男性为20698人,女性为19618人,男女人数相仿。
(3) 就业人口结构
根据下表可以看出,除去其他从业人员外,湖雷镇基层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人口最多, 占总就业人口的65%左右(除去其他从业人员外),湖雷镇依然是一个农业人口比例较多的 城镇。
2003-2007年湖雷镇基层劳动力人口构成情况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农林牧渔业
8633
8645
8191

7995
工业
350
353
480

553
建筑业
450
452
506

1052
交通运输业
282
287
387

41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 软件




136
批发与零售业从业人员
387
390
490

714
住宿与餐饮业做从业人员

95
95

959
房地产业从业人员




59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 利业从业人员
69
69
69

92
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 业从业人员
21
21
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