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doc

上传人:tiros009 2022/7/5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刘永军 自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阶段性进展。1996年6月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刘永军 自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阶段性进展。1996年6月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2004年10月央行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从2006年3月17日起,%%。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利率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利率风险管理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课题。
利率风险的产生是由于市场利率波动造成的商业银行持有资产的资本损失和对银行收支净差额产生影响的金融风险。该风险因市场利率的不确定性而使银行的赢利或内在价值与预期值不一致。根据市场化利率的特征,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督原则》中,把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分为:重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差风险和期权性风险。这些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1、重定价风险。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在总量及期限结构上的不匹配是利率风险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失衡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是在总量结构上资产与负债总量之间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二是在期限结构上,普遍存在着以短期存款支持长期贷款的情况;三是利率结构上,同期限的存贷款之间没有保持合理利差,利率市场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存款成本的上升和优质信贷资产利率的下降,如此造成存贷利差的下降。
2、基差风险。基差风险是指当贷款的其他条件与重新定价贷款的特点相同时,因依据的基准利率不同或利率变动幅度不同而产生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贷款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一般都是人民银行所公布的利率,因此基差风险比较小。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因业务需要,可能会以LIBOR或者美国国库券利率为参考,因此而产生的基差风险也相应增加。
3、收益曲线风险。利率的波动变化也会影响银行收益曲线的斜率与形态,当收益曲线的意外位移对银行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时,就会形成收益曲线风险。以债市为例,商业银行在贷款信用风险较大的状况下,在其资产中,配置了相当比例的国债、央行债券及金融债券。当利率波动导致债券收益曲线变陡时,其内在价值就会骤然下降,从而导致银行资产缩水。
4、期权性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内含期权风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核心存款客户的随时取款风险;另一种是借款人的提前偿付风险。
针对国内银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利率风险,结合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经验,我国商业银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构建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完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一套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是实现有效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西方商业银行设有专门的决策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ALCO)来管理利率风险,并设置专门部门负责利率风险的日常监控,通常为资产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