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饮酒(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成诵,习得语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2.能力目标: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饮酒(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成诵,习得语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2.能力目标: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种豆南山下,却草盛豆苗稀;他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始终不戚戚于
贫贱;他自己身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环境中,却愿黄发垂髫都怡然自得。同学们你们知道
他是谁吗?
学生回答。
对,陶渊明。元好问曾经这样评价过陶渊明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齐读)
(学生活动)学生读评价。
二、讲授新课
(一)了解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
派的创始人。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一起被合称为“陶谢”。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
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二)《饮酒》组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即兴之
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
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
美的享受。
(三)朗读诗歌
1 / 41.请学生读,读准字音:
喧(xuān) 还(huán) 辨(biàn)
2.请学生读,读准节奏。
3.自由朗读,比比谁是背诵小能手。
4.齐读。
(四)合作学习
1.结合注释,合作了解诗的内容,不懂之处可举手提问。
2.师问,生答。
3.小组展示:
(1)解释词语
结庐:建造房舍。
人境:喧嚣扰嚷的尘世。
尔:这样。
山气:山间的云气。
辨:分辨。
(2)翻译诗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五)细读探究
1.住在人聚居的地方,为何会“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