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docx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2/7/5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她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布满着“怀乡”和“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莫言,从她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逐渐地吸引了她。后来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妈妈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不久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妈妈所好,编造部分情节,有时候甚至变化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妈妈,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所有成为我的听众。我妈妈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种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妈妈的担忧,由于在村子里,一种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故事《牛》里所写的那个由于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妈妈常常提示我少说话,她盼望我能做一种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有我父妈妈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改掉我爱慕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挖苦。
  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由于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得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昔日的同窗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布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种人哪怕是一种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
  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边看不到一种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
  我感到很孤单,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诸多莫名其妙的幻想。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种狐狸变成美女和我来做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浮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拟着鸟儿的叫声试图和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很近年后,当我成为一种故事家,当年的诸多幻想,所有被我写进了故事。人们夸我想象力丰富,有部分文学爱好者,盼望我能告诉她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
  想到自己刚到学校时,遇到了好多好多的困难,但最后所有得以一一解决,这份感动是我在外乡得到的第一份感动,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份温暖。今天的自己能获奖,不只有是自己的努力,而更该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和学习的各位教师,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自己的今天。借这个机会,让自己给学校的教师献上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在求学路上不断给我鼓励和教育,我将会以自己的能力做出更优秀的成绩,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得那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单、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据说书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我十几岁时,妈妈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盼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觉得妈妈随时所有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妈妈,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谋求。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妈妈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妈妈背着一捆柴草从外边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妈妈看透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辍学后来,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近年前,我的家乡曾出了一种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诸多人,涉及我,所有是她的传人。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行进着的牛车上,聆听了许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所有和本地的自然环境、家族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种迷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种绝对的有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