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鲁迅《呐喊》读书笔记范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鲁迅《呐喊》读书笔记范文.docx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2/7/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鲁迅《呐喊》读书笔记范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鲁迅《呐喊》读书笔记范文

   《呐喊》读书笔记(一)
  《呐喊》共收作品十四篇,起于19的《狂人日记》,迄于1922年的《社戏》。作品的选材,"多采自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当时的鲁迅觉得最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觉得对得起她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多种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盼望。'于是她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此外十余篇。鲁迅是盼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她说:'在我自己,本觉得目前是已经并非一种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也尚未能忘怀于当天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因此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她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固然须听将令的了,因此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种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由于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悲观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肯将自觉得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故事。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故事《不周山》(后改名为《铸剑》),遂成目前的14部。这些故事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如下简介《呐喊》的内容。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忆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映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步也阐明了这些故事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变化国民精神的武器,体现了她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本篇对于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故事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照价值。在写作上,本篇自序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故事,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故事,刊登于195月的《新青年》,作者初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本篇塑了一种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论述,揭发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 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步,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本。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所有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性。并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是语言性格化。《狂从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种"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孔乙己》塑造了一种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