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2
文档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脉诊.ppt

格式:ppt   大小:6,353KB   页数:1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脉诊.ppt

上传人:Ruby小娇 2022/7/6 文件大小:6.2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脉诊.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his template is the internal standard courseware template of the enterprise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脉诊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脉诊概述
第二节 正常脉格拒阴气不得外出)
5.特点:反映体内阴阳变化,较遍诊法简单。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四、脉诊部位
(二)人迎寸口诊法
1.含义
以寸口、趺阳、太溪三部相参诊脉方法。
源流: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2.部位
寸口脉——脏腑;
趺阳脉——胃气;
太溪脉——肾气。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四、脉诊部位
(三)仲景三部诊法
太溪脉
(胫后动脉)
趺阳脉
(足背动脉)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四、脉诊部位
(三)仲景三部诊法
3. 方法
诊趺阳脉
诊太溪脉
4.运用
① 寸口无脉或微弱,趺阳有力
——胃气尚存,可救;
② 寸口无脉或微弱,趺阳亦弱
——胃气已绝,难治。
5.特点
适用于寸口无脉或危重病人。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四、脉诊部位
(三)仲景三部诊法
1.含义
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之脉象,
以诊察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诊察方法。
渊源:
初见于《素问》;
倡导于《难经》;
推广于《脉经》。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四、脉诊部位
(四)寸口诊法
2.机理
(1)寸口是脉之大会 (“百脉朝肺”)
(2)寸口部脉气明显 (经穴,输穴;“脉会太渊”)
(3)可反映宗气盛衰 (起于中焦,与胃气相通)
(4)脉位浅显易诊察 (桡动脉寸口部行走表浅)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四、脉诊部位
(四)寸口诊法
部位确定
寸,关,尺×浮,中,沉 →三部九候
分候脏腑:

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



左手



右手



3.寸口脉三部九候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四、脉诊部位
(四)寸口诊法
寸-关-尺
寸口部寸关尺示意
3.寸口脉三部九候
分候理由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四、脉诊部位
(四)寸口诊法
气为阳,右手旺于气
血为阴,左手旺于血
心肺居上应于寸
肝脾居中应于关
肾命位下应两尺
② 脏腑所在部位
① 气血阴阳理论
3.寸口脉三部九候
临床运用——“独异”主病
比较六脉有否一部独特变化,以定病位。如:
右关独异——脾病;
左寸独异——心病;
左关独异——肝病。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四、脉诊部位
(四)寸口诊法
正坐平臂,与心齐平。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五、诊脉方法
(一)时间
(二)体位
息匀宁静,脉络调匀。
1.布指:医患侧坐,左右交诊;中指定关,随按尺寸
2.调指:臂长宜疏,身矮要密;指目候脉,三指齐平
3.运指:举轻按重,中取为寻;三指总按,一指单诊
4.平息:医息调匀,平息计数;五十脉动,脉方清晰
5.察脉:指息之后,位数形势;反复操练,细心体察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五、诊脉方法
(三)指法
指目候脉示意
浮中沉取脉示意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五、诊脉方法
(三)指法
脉位:脉动部位浅深(浮,沉)
脉数:脉动频率(迟,数)和节律(促,结,代)
脉形:脉搏的宽窄(洪,细)、紧缓(紧,缓)
脉搏的大小(大,小)、长短(长,短)
脉势:脉动力量大小(实,虚)和畅涩(滑,涩)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六、脉象要素
一、平脉的概念
二、平脉的特点
三、平脉的胃神根
四、平脉的生理变异
第二节 正常脉象
1.含义:
人在生理相对稳定条件下所出现的脉象是
正常脉象。
又称为“平脉”、“常脉”。
2.意义:
脏腑健运,气血充盈,阴阳平衡,气机调畅
第二节 正常脉象
一、平脉的概念
脉位:不浮不沉
沉取不绝
脉数:息四五至
节律一致
脉形:三部有脉
不大不小
脉势:从容和缓
流畅有力
“三部有脉,和缓有力”
第二节 正常脉象
二、平脉的特点
1. 含义:脉有胃气,是脉搏反映了脾胃运化正
常,营养良好的形象。
2. 特点:脉势不疾不徐,从容和缓。
其中关键是脉来“和缓”
第二节 正常脉象
三、平脉的胃神根
(一)有胃
3. 意义:判断胃气盛衰和疾病预后。
胃气充足之脉(平脉)——“有胃则平”
缺少胃气之脉(病脉)——“胃少为病”
失去胃气之脉(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