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文档名称:

COPD患者氧疗指导.ppt

格式:ppt   大小:8,767KB   页数: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COPD患者氧疗指导.ppt

上传人:LCY_01 2022/7/6 文件大小:8.5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COPD患者氧疗指导.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COPD患者氧疗指导PPT模板课件
COPD患者氧疗指导
文档附赠有可编辑的3D小人素材
COPD患者氧疗指导



COPD患者氧疗的意浓度仅可达80%;当氧流量高达10L/min时,氧浓度仅可达40%。
流量计和输氧管、吸氧设备
氧气压力表、氧气减压器、流量表、流量调节阀、湿化瓶、通气管、出气橡胶管
吸氧设备
鼻导管或鼻塞:属于可变性能装置,吸入氧气浓度随患者呼吸深度而异,在呼气时氧气被浪费30%-70%,优点: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不影响吸痰、进
吸氧设备
进食和谈话。缺点:氧流量高时,因鼻粘膜干燥常有不适感和局部刺激反应,有时可致鼻出血,用口呼吸时(活动、讲话和睡眠等)其氧疗效益减低
鼻导管给养的方法:插管深度为鼻尖至耳垂长度的2/3,双侧鼻导管,插管深度为1cm。
吸氧设备
面罩(也是常用的吸氧设备),一般的面罩是可调氧浓度面罩,优点:可保持一定的氧浓度、氧浓度不受潮气容积和呼吸频率的影响。缺点:面罩的死腔会影响CO2的排出,增加PaCO2、所需氧流量较高(一般≥4L/min),氧消耗量大、患者感觉不舒适,进食谈话不便。
吸氧设备
对于长期给养的患者,还可以经气管导管给养
是直接将1-2mm内径的导管插入隆突上2cm的气管,直接将氧输送到气管,提高了氧疗的效益,并减少了家庭氧疗的费用。此法要通过手术,方法有经皮导管法、皮下埋植导管法。
吸氧设备
经气管导管指征:应用标准氧疗手段不能达到充分氧合的需要;不能顺从其它氧疗手段;出现使用鼻导管的并发症;由于美观的原因患者喜欢使用;需要更大范围地增加活动性。优点:美观舒适、可增加患者的活动范围,提高患者氧疗的顺从性,同时减少氧气在上气道解剖死腔的浪费,并且避免了氧气从鼻腔和
吸氧设备
口腔中的丢失,与常规经鼻腔途径给养相比,氧需要量大约减少1/2-3/4;供养不随呼吸方式而改变。
储氧导管:是鼻导管和储氧容器的结合产物,可提高经鼻腔给养的效益。在使用便携式氧源运动时,用此装置可延长使用时间。可按放在鼻下方或置于喉平面的环状装饰物内以及下垂安置于前胸壁
吸氧设备
按需脉冲法:是按需给养的一种方法。特点是仅在吸气相时输送氧气,可通过鼻导管由自主呼吸触发;进入气道的气体是经鼻腔的相对较高湿度的周围空气,解决了气道的干燥问题;可节约氧用量约50%-60%;在患者呼气时不给养,不妨碍呼气。
湿化装置
作用:防止纤毛破坏;防止粘液腺破坏;有助于痰夜排出。若使用不当,也可以引起并发症:气道痉挛;湿化过度可降低肺功能;增加感染几率
吸氧监测
对于COPD 患者,吸氧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方法有:
血气分析:作用是了解有无缺氧和CO2潴留及其程度,判断有无酸碱失衡,及其类型、程度。缺点是需要抽动脉血,是有创性检查,需要血气分析仪,不适合病人在家监测。
吸氧监测
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氧合血红蛋白和非杨合血红蛋白对不同波长入射光有着不同的吸收率。通过检测血液对光吸收量的变化,测量杨合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直接求得氧饱和度,它与动脉血氧饱和度相关性好,误差为1-2% ,是无创的, 适用于家庭监测。
吸氧时间
对于COPD患者是一种长期慢性的缺氧,所以,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高。研究表明,每天吸氧15h以上可使绝大多数COPD患者的PaO2>60mmHg,防止与延缓肺心病的发生与发展,纠正呼吸衰竭,达到氧疗的效果。每日氧疗时间至少12h-15h以上,如果氧疗达每日18h以上,预期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吸氧浓度
对于COPD 患者,控制吸氧浓度非常重要,吸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吸氧浓度(%)=21(大气中氧的浓度)+4*氧流量(L/min)
在决定病人吸氧浓度的时候,要知道控制性氧疗的概念。
吸氧浓度—控制性氧疗
对于COPD患者,除了缺氧以外,还容易同时伴有CO2潴留,如果单纯纠正缺氧,在缺氧纠正后解除了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会导致呼吸中枢抑制,通气量减少,从而加重CO2的潴留,因此如果单纯追求满意的氧合水平,还有可能加重或再次发生CO2的潴留。因此必须控制吸氧浓度。
吸氧浓度—控制性氧疗
原则:选择最适当的氧流量使患者在海平面水平,静息状态下,达到氧分压大于等于60mmHg和使血氧饱和度升至90%。
在纠正缺氧的同时,,运动或睡眠时刻较平时再增加1L/min.
定期随访
对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在长期氧疗的时候,需要定期每月或3个月到门诊随诊1次
随诊时主要观察: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监测患者的血氧和CO2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