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马铃薯科学种植技.ppt

格式:ppt   大小:2,025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铃薯科学种植技.ppt

上传人:huiwenliao_666 2022/7/6 文件大小:1.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铃薯科学种植技.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his template is the internal standard courseware template of the enterprise
马铃薯科学种植技
马铃薯的起源及传播
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 山药蛋,是世视长相或促或控。前期浅中耕,中期深中耕、分期培土立垄。可在50~60%的幼苗顶土时闷锄或用“人”字耙闷耙一次,灭净杂草,提高地温,助苗出土。苗高8~10cm,及时浅锄一次,而后结合品种特点及时中耕培土,肥力不足,可在现蕾期乘雨或浇水追肥,一般视植株长势亩追放施尿素5~10Kg。
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及利用

淀粉9~20%,~%,~%,~%。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 。除此而外,马铃薯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马铃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兼用作物和工业原料,产销量在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中排在小麦、玉米、水稻之后,居第4位。目前,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148个,种植总面积达1 838万hm2,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栽培面积较大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波兰、美国等。      欧美发达高,实现了种薯的选育、生产,商品薯、原料薯的生产、预处理、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面管理、统一规划和实施。开发出马铃薯制品上千种,淀粉深加工产品2000多种,通过发酵工业加工增值的产品种类丰富,广泛应用于医药、纺织、化工等领域;研制出马铃薯全粉、薯泥、薯条、脆片等生产工艺,加工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生产几乎都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建立了马铃薯质量生产标准体系,规定了用于鲜食、餐馆、工业加工等不同目的的指标要求,对各种马铃薯加工品的制作方法、产品质量、包装方法等也制定了操作规范或标准。
马铃薯的贮藏
保管方法 保管马铃薯要做好防病、防冻、防腐等项工作。做好田间的防病工作,及时拔除病株,喷洒药剂,防止病害蔓延。种用马铃薯可适当提早收获,食用马铃薯不宜收获过早,在大部分茎叶由黄绿变为枯萎、薯块发硬时开始收获,并抓紧在霜冻前收完。挖起的薯块不宜在田间过夜。必须在田间过夜时,要防冻。收获后,在阴凉通风处保管几天,再装入地窖长期保管。装窖时拣出损伤、虫咬或感染病害的薯块。装窖前禁止日晒,防止毒素增加。装薯前一周打扫地窖,敞开窖盖,晒窖和散发窖内湿气。马铃薯装窖时,不能装满。
马铃薯入窖后,敞开窖盖进行通风,遇雨天或寒潮袭击,可临时关闭窖盖,防止雨淋或受冻。稍有伤痕的马铃薯入窖后,经过20天左右的通风保管,伤口可以愈合。入冬后,关闭窖盖进行密闭保管。高寒地区特别寒冷时还应在窖盖上铺草保温。马铃薯长期保管的最好温度是3℃,窖内温度为4℃时可封窖,封窖后要定期下窖检查,如发现窖温低于2℃时应增加保温措施,窖温高于4℃时,可在白天打开窖盖短时间通风。春暖之后采用密闭与通风相结合的保管方法,白天窖盖打开,散热散气,夜晚关闭窖盖,以防寒气袭人。进入夏季以后,白天将窖盖关闭,夜晚打开通风。
目前中国采用的地窖、山洞等传统方法贮藏马铃薯,由于这种贮藏方法分散、规模小、贮藏损失大,很难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求,若不及时解决,将成为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利用辐射技术贮藏马铃薯已被国外经验证实可行,云南省将研究开发马铃薯的辐射、冷冻、脱水、分级和运输等系列技术,以保证马铃薯贮藏质量和延长贮藏时间。
马铃薯市场前景
马铃薯全粉市场广阔。国内生产马铃薯颗粒全粉的厂家近几年发展较快,年需求量在1万吨左右。另外,随着德克士、肯德基、麦当劳等新兴快餐食品行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对颗粒全粉的需求量也相对增加。市场调查显示,目前,马铃薯全粉的国内市场年需求量约3万吨以上,亚洲市场年需求量约6万吨,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
  随着快餐店在国内的快速发展,马铃薯薯条、薯片及其小食品的需求也在剧增。目前全国每年要进口薯条20000吨,且需求量还在逐年增加。但国内年产薯条仅几千吨,远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的需要。
  此外,洁净保鲜马铃薯产品市场也有待开拓。由于其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价格便宜且储存期长,便于用不同方法制作加工成多种马铃薯食品或作蔬菜直接食用,其需求及销量急速上升,其中国内市场约占15%,而大部分销往香港及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目前,国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