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高校心理咨询案例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校心理咨询案例研究.doc

上传人:珍珠夸克 2022/7/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校心理咨询案例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校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摘 要:当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以信息资源为载体的智能化、科技化电话诈骗案件在高校中屡见不鲜,给受害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通过受电话诈骗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及相关指导的案例分析,为高校心理工作高校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摘 要:当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以信息资源为载体的智能化、科技化电话诈骗案件在高校中屡见不鲜,给受害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通过受电话诈骗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及相关指导的案例分析,为高校心理工作者和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借鉴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电话诈骗;大学生;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672-
1 案例叙述
小Z是我校某院系一名女生,学****成绩优异且乐观开朗的她,却因一个电话而变得郁郁寡欢。这天,手机铃声一如往常般响起,小Z接起电话,电话里传来的,却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让她至今难忘。
“你身边有没有别人?”电话那头的声音严肃而诡异。
小Z一愣,心瞬间被提了上来,大脑空白一片,下意识就回答没人。对方又告诉小Z,她的身份证、银行卡被不法分子套用,需要花钱来解决这件事。小Z起初还算理性,特地查了一下电话的可信度,竟真得查到了确实有这个号码。小Z惶惶不安,最终汇款给对方6000元。一段时间后,她才发觉不对,得知自己被骗。小Z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被骗后内心十分悲痛,但她想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也没有办法,自己的心态也应该有所转变。然而,小Z身边的同学得知此事后,很是吃惊,不敢相信平时聪明理性的小Z,竟然会被骗,简直不可思议。同学们看似关心的询问,却在小Z心中,不经意间带上指责的口吻,成了一把把伤人的刀,割开血淋淋的伤口。这让小Z本该忘记的痛苦一次又一次被提及,在漆黑的夜晚里,她思虑焦躁、辗转反侧,痛骂自己愚蠢,内疚自己为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就这样,小Z每日精神紧张,惶惶不安,情绪十分低落,难以走出被骗的阴影,几度出现轻生的念头。她希望通过咨询得到相应的指导,从阴影中走出来。
2 案例分析
(1)小Z的精神状态呈现出焦虑、紧张、情绪低落、痛苦、内疚感强烈等现象。生理状态上以睡眠障碍为主。同时在社会功能方面,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生活,甚至出现了社交回避行为和轻生念头。
(2)小Z无器质性病变,不存在幻听、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通过交流发现,其自知力完整,虽有过绝望,但求助欲望强,排除精神病的可能。综上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因其有过轻生念头,采用“贝克***意向量表(SSI)”进行测评,结合评估结果和交流过程来看,小Z其实是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在叙述自己目前境况时语气平静,已经接受了被骗的事实。尽管家庭条件不好,但被骗已成事实。
(4)在交流过程中问及小Z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下会感到紧张焦虑。她自述事情发生后,身边的同学都觉得不可思議:自己那么聪明和理性,怎么可能会被骗,让人太难以置信。在当时的情绪状态之下,小Z感到原本同学关心的话语,变成了讽刺和指责。她变得不愿意和同学交流,在社交场合十分紧张和焦虑。通过交流得知,小Z对被骗一事内疚感强烈,且有轻微的自卑心理。她自身的这种自责感,通过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