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制科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
不包括:唾液、泪液、汗液、尿液
广州市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
广州市自2002年下半年实施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登记报告制度以来,共报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事故90起。
性别分布
职业分布
岗位分布
暴露级别与暴露源级别分布
暴露级别分布:
暴露源级别分布:
90例职业暴露者中,接受药物预防干预者为46例,%。
90例职业暴露者中,曾经接受了HIV安全操作培训的为54例,%。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因此,掌握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构成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条件
接触物质是否含存活的艾滋病病毒(先决条件)
身体与接触物接触的性质
接触物的多少
在接触物中艾滋病病毒含量的多少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