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4
文档名称: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ppt

格式:ppt   大小:5,886KB   页数:18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ppt

上传人:王小春 2022/7/7 文件大小:5.7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his template is the internal standard courseware template of the enterprise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
人工裂缝监测方法
微地震人工国际上的同行广泛使用。
第一章 微地震人工裂缝监测原理
摩尔-库伦准则可以写为:
Τ≥ τ0 +(S1+S2-2 P0)/2+(S1–S2)cos(2φ)/2 (1)
τ= (S1–S2)sin(2φ)/2 (2)
(1)式左侧不小于右侧时发生微地震。式中,τ是作用在裂缝面上的剪切应力;τ0 是岩石的固有无法向应力抗剪断强度,数值由几兆帕到几十兆帕,沿已有裂缝面错断,数值为零;S1,S2 分别是最大,最小主应力;P0是地层压力;φ是最大主应力与裂缝面法向的夹角。由式(1)可以看出,微震易于沿已有裂缝面发生。 这时τ0为零,左侧易于不小于右侧。P0增大,右侧减小,也会使右侧小于左侧。这为我们观测注水,压裂裂缝提供了依据。
第一章 微地震人工裂缝监测原理
该监测系统采用6分站,无线传输,主站分析实时定位系统。监测压裂或高压注水时出现的微震点分布,用微震点分布描述裂缝形态。
微地震震源以走时方法定位,假定自震源发出的微地震信号以直线传入地震检波器,把弧线传播途径拉直为一条直线,以方便油田使用。这一假设是测试误差的主要来源。
由于随深度的减小,波速降低,近地表的地震波传播途径与地面趋于垂直。由于P波的振动方向沿传播途径,S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途径垂直。因此,P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地面,S波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地面。
有的油田地层松软,S波不稳定。本系统检波器垂直放置,对沿传播途径振动的P波敏感;垂直于传播途径振动的S波衰减大,只记录分析P波。
第一章 微地震人工裂缝监测原理
震源定位过程如下:
微地震定位采用矩阵分析理论,以下述走时方程为依据去计算微地震震源的空间坐标。
第一章 微地震源定位
经变换,(3)式可以改写为:
第一章 微地震源定位
式中,T1 -T6是各分站的P波到时,T0是发震时刻;(X1,Y1,0)…(X6,Y6,0)是各分站坐标;VP是P波速度;(X0,Y0,Z0)是微震震源的空间坐标。T0,X0,Y0,Z0是待求的未知数。未知数的个数少于方程个数,方程组是可解的。解出四个未知数的最少方程个数是四个,这要求至少有四个分站,若有四个分站有记录信号,便可以进行震源定位。
(4)式可以写成标准系数矩阵形式,有很多求解矩阵的方法可以解出T0,X0,Y0;再把T0,X0,Y0代入(3)式中就可以得出Z0,Z0就是相对压裂深度的裂缝高度,由于计算过程的累积作用,高度误差较大。
[A]=[K][B] (5)
第一章 微地震源定位
矩阵[A]写为:
第一章 微地震源定位
矩阵[B]写为:
第一章 微地震源定位
矩阵[K]写为:
第一章 微地震源定位
5) 式可改写为:
[K]=[A]×[B]-1 (9)
[B]-1是[B]的逆矩阵。矩阵求逆和(9)式计算有很多通用的解法,我们可以取得T0,X0,Y0值。
实际采用确定深度的方法是综合考虑各站走时的方法,即对以下一组数据作为走时的函数进行线性回归,回归常数即为相对观测
段的高度:
第一章 微地震源定位
依据上述过程可以确定微地震点的空间位置。
水力压裂裂缝扩展的力学条件可以写为:
第二章 裂缝扩展机制
(10)式中R是钻孔半径;a是裂缝半长度;Pf是裂缝中的水压;σn是裂缝面的法向应力;kIC是岩石断裂韧性,是岩石的固有强度。由(10)式可以看出,破裂的临界强度由岩石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激励条件无关,只在作用达到破裂条件瞬间才会有微地震发生,因此微地震信号的强度也与激励条件无关。而破裂发生的频度是与激励条件有关的,激励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发生的微地震也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