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公共关系学论文——温州风俗
4
1
公共关系论文
——温州风俗
2011/6/29
经济09-2
林凯
09094131
公共关系学论文——温州风俗
3
1
温州风俗
拦街福:汉族祭祀旧俗。流行于浙江温州等地。温州此俗,起于何时,尚无实考,据清乾隆《永嘉县志》载:“二月朔,通衢设醮禳灾,名拦街福,以后循次取吉为之,至三月望日止。”可见,此俗在清初已盛行。 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现在的拦街福都在温州城内的锦江路一带进行了,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
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还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之大成、同时家家设祭台、摆盆景、陈花卉,称作“花祭”。店铺以减价招来顾客,各方游客云集。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人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第二天,别处街道又举办“拦街福”。 “拦街福”中,西郭三港殿前大寿桃最为精奇、米制寿桃高齐屋檐,阔跨街面。上置《西游记》、《水浒》、《三国》各米塑人物数达几百个,此外尚有蒲清州珠囤,状如亭系由数十万颗彩珠扎成、囤上构织戏曲人物、龙凤和各种图案五光十色,眩人眼目。
活动
1952年温州城乡物资交流会时,曾举行此类文娱活动,为时三天不称“拦街福”。 现代的拦街福中心包括:龙头船,龙灯,十二月令绸塑,彩塑宝塔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家具、食物米塑。街道两旁张灯结彩,各有不同的店铺一字排开,出售包括地方特色小吃、全国各地小吃、零食,出售工艺品以及向人们展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浙江乐清细纹刻纸、黄杨木雕、浙江洞头贝雕等等。种类丰富,样式繁多。
温州龙灯:原始时期的龙舞,主要是先民们用于娱神以托福佑。从西汉前期董仲舒较为糸统的关于舞龙求雨的文字记载,到东汉张衡描述的“鱼龙曼延”之戏,明显地宣告了龙图腾的嬗变之旅——从神秘走向快乐。人们舞龙,不再仅仅为了表达礼仪,同时也是为了娱乐自己的身心。到魏晋时期,“鱼龙曼延”已“累日继夜”,有了灯火联缀而成“龙灯”之舞的生动场景了。自此,龙灯活动以其艳丽的色彩,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昂扬的气势更能体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而成为中国民间节日的主打项目。同时,龙灯活动开始作为龙文化的代言人,动态地、无比生动地诉说中国龙文化的全部意趣。换句话说,中国的龙文化从此最直观、最生动地体现在了世俗化的龙灯文化之中。
公共关系学论文——温州风俗
4
1
温州按照习俗,凡是接龙灯的人家,都要在龙灯进来之前,用稻草点上一堆火,让熊熊火焰带来旺旺的运气,称为"弹红"不仅接待的人家,就是龙灯路过的地方,凡是信佛的人家都会点上这么一堆火.
在龙灯进到院子里的这段时间里,鞭炮,焰火统统放个不停,越热闹越好,这是一户人家接龙灯的第一个高潮。温州地区有好几种龙灯,常见的有板凳龙和滚龙,,(灯)和龙尾(灯)互相调戏来表现,中间的龙身是用木板做成,类似板凳,其实龙身这个部分也有木头的龙头龙尾.
最先进来的是龙头(灯),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