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ICU 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4949 ( 2014 ) 08-0387-01 意外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及未符合拔管指征自行拔管,为重症监护室( ICU ) 常见问题之一, 发生率为 % 。针对 ICU 意外拔管发生率较高现象,现将我科自 2013 年2 月至 2013 年 10 月共发生 26 例次意外拔管发生原因、发生时间及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1 临床资料 2013 年2 月至 201 3 年 10 月我科共收治患者 408 例,男 248 例,女 160 例;年龄2~ 96岁, 平均年龄 岁; 置管 1 485 例次, 其中深静脉置管 346 例次, 气管插管 328 例次, 胃管 357 例次,尿管 392 例次,其他 62 例次。共发生意外拔管 28 例次,其中深静脉导管 5 例次, 胃管 8 例次, 尿管 6 例次, 气管插管 7例次, 其他导管 2 例次。其中因护理评估不足、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而拔管 26 例次,占 % , 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而拔管 2 例次;占 % 。2 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 医护方面 插管方式许多资料显示 ICU 病房住院患者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经鼻气管插管多,原因是经口气管插管压迫舌根部易引起患者不适, 镇静减浅后, 易诱发患者烦躁而将气管导管拔除, 经鼻 2 气管插管气管压迫感较轻, 但经口气管插管比经鼻气管插管容易操作。另外经口插管不易固定, 长时间放置牙垫使口腔疲劳不适, 容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 而经鼻插管则较易固定, 不影响口腔护理, 有的患者甚至在清醒状态下也可耐受, 相对不易拔管。 缺乏科学的镇静本组未使用静脉注射镇静剂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18例( % )。维持气管插管的基础是达到一定的镇静深度, 使迷走神经、舌咽神经适当受到抑制,从而使患者能够耐受气管插管的刺激。从本组资料来看, 气管插管患者如烦躁不安未及时使用镇静剂,患者常因不能耐受导管对咽喉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 加之缺乏约束时, 患者难以耐受而自行拔管。 未对患者采取适当有效的约束对于清醒不能耐受插管者,如有拔管倾向, 应用适当有效的约束可以阻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本组 10例( % ) 均因四肢未有效约束而自行拔管。但如果患者在完全清醒状态下对其进行约束只能使其更加烦躁,因此应在镇静的基础上给予适当有效的约束。 医疗护理操作不当搬运患者、吸痰、整理导线等将导管牵拉拔除, 在搬运时应该有专人管理气管导管, 应该一手托患者枕部, 另外一手扶持导管。更换体位宜应先摆正头部再转动躯体, 动作不可过大。本组有 4例( 1% ) 在口腔护理或吸痰时意外脱管。 通气模式不合理辅助呼吸时对患者的通气模式选择不合理,造成过度烦躁而自行拔 3 管,如患者自主呼吸完全恢复后仍然进行正压控制呼吸,造成人机对抗。另外还有带机时间或撤机时间过长、撤机步骤不合理。正确的撤机是逐步减少呼吸机对患者的支持,激发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如若调整不佳会造成患者烦躁, 导致非计划性拔管。 患者因素 患者意识状态 lcu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