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校园文化建设意见
各县(市)区教育局、直属各学校: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文化建设,要将重点转移到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隐性文化建设上来;提高就是在普及、深化、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用优秀校园文化凝聚人、塑造人、激励人、启迪人。
三、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建设和谐、优美、富有教育意义和校本特色的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学校要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成为学生怡情砺志的乐园。在环境文化建设中,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突出环境文化的特色。各学校应该从学校的办学实际和历史传统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科学规划并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环境文化,达到环境与学生、环境与教育的和谐统一;二是提升环境文化的思想内涵。学校的环境文化应该反映学校的办学思想、核心理念和主体价值观,学校要在环境文化建设中将学校抽象的核心精神与理念转化为具体的、个性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视觉形象,展现学校的良好的形象,激发师生的活力,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
(二)坚持人本思想和严格管理相结合,建设科学规范、民主高效的制度文化
制度本身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好的教育制度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育思想得以贯彻、人格健全发展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并抓好贯彻落实,做到严格管理,规范有序。二是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运行机制,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赞赏、激励、沟通、引导、支持等人性化的管理手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从教的幸福。三是要坚持正面引导、教育为主的原则。学校是教育人塑造人的地方,要把管理和思想认知、激发动机、情感内化、有效激励结合起来,使制度文化为教育人、培养人服务。四是学校管理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自律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自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的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建设应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张扬学生个性为核心。在课程文化建设方面,要重点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建立有效课堂。要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让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舞台,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学校要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开拓思路,开发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探究兴趣的校本课程,使其成为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有效载体,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三是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全面实施“六个一工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