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囊袋收缩综合征的护理.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囊袋收缩综合征的护理.doc

上传人:apanghuang16 2017/6/9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囊袋收缩综合征的护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囊袋收缩综合征的护理 DOI : -5547/ 随着超声乳化手术的日趋完善,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成为白内障复明的主要手术方式。连续环形撕囊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技术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中, 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并为人工晶体能植入正常的生理位置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晶体偏中心奠定了基础。同时连续环形撕囊术也使得囊袋和晶状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常发生在术后 3~30 周, 包括囊袋皱缩, 晶状体前囊下纤维化, 使得囊袋赤道部直径缩小, 晶状体偏位、倾斜, 形成晶状体- 囊袋复合物, 从而导致眩光、复视、屈光不正、视功能障碍等。 Davison 等[1] 将这一系列改变命名为囊袋收缩综合征。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日趋完善, 囊袋收缩综合征患者虽较为少见, 但在临床仍会出现, 囊袋收缩综合征的症状给护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2] , 而国内未见相关护理文献报道, 为了给囊袋收缩综合征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现将 6 例囊袋收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 201 2 年1 月~ 2015 年7 月收治的 6例(9眼) 囊袋收缩综合征患者, 发病时间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8 周~ 12年, 其中男 1例,女5例; 年龄 39~ 76岁, 2 平均年龄( 57±6 )岁; 3 例为单眼发病, 3 例为双眼发病; 3 例人工晶体正位,1 例人工晶体鼻侧偏移,1 例人工晶体变形, 颞侧襻及赤道部嵌顿与瞳孔区, 1 例出现左眼人工晶体襻卷曲+ 右眼人工晶体偏移; 6 例均出现视力障碍, 3 例复视, 4 例眩光, 3 例合并屈光不正病史, 1 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史, 1 例糖尿病病史, 2 例有高血压病史。2 结果 6 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病理结果示: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变性, 少量变性的囊膜组织。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无眩光、复视现象, 人工晶体偏位趋势逆转, 均治愈出院。治疗前后视力情况见表 1。 3 讨论本次研究对 6 例( 9 眼)囊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 具体如下。 术前护理 3. 、眼部状况及心理状态, 了解高血压、糖尿病病情控制情况; 重点评估患者的视功能,综合评估患者的主观视功能, 是否出现眩光、复视, 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及其程度, 某些复视、眩光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3-5] 。排除影响手术全身疾病和眼部疾病。葡萄膜炎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囊膜剥脱综合征、病理性近视患者为该病的高发人群[2] , 评估时还要了解是否有相关的眼病。 3. 预防术后感染患者均为白内障术后的再次手术, 应加强术前准备预防术后感染:术前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2d, 注意保暖, 预防感 3 冒, 术前 1d 做好全身清洁包括洗头、洗澡、剪指甲。手术当日指导患者用皂液洗脸, 不要用护肤品[6] 。 3. , 使得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残留前囊膜混浊、囊袋口收缩- 面积减小、人工晶状体异位等现象, 会导致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眩光、复视等。本组患者均出现了视力下降,3 例出现复视, 4 例出现眩光, 护理人员应加强症状管理。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