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沿江城市群“十一 促进中部崛起和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开发进入国家战略
层面。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力度的
加大,沿江城市群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
4升,有利于得到国家在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更
多的支持。
“十一五”时期沿江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沿海
和沿江各省都明确将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
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沿江城市群与长三角发展的落差呈
扩大趋势,虽然有利于产业梯度转移,但也可能会延缓融入
长三角的进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环境和生
态压力将越来越大。
第三节 总体思路
“十一五”时期沿江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以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率先融入长
三角经济圈为基本取向,以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以招
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两岸联动步伐,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和
优势产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使沿江城市群成为全省跨越
式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门户、长江流域重要的新型工业
化基地,在全省奋力崛起中发挥脊梁作用。
加快沿江城市群发展必须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
——在开发路径上,坚持以开放促开发。充分发挥紧邻
长三角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接长三角
和国外的产业转移。同时加快市域之间的开放力度,构筑一
体化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整体合力,
5实现优势互补,集约发展。
——在产业选择上,注重发展重化工业和现代物流业。
紧紧抓住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重
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大项
目,同时充分利用交通便捷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降低生产成本,使沿江城市群成为全省乃至长江流域重要的
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高地。
——在开发重点上,突出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继续
抓好金属矿和非金属矿资源开发的基础上,把长江岸线资源
的开发利用放到突出位置,特别要加强对适宜布局工业企业
的岸线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为构筑沿江产业密集带提
供条件。
——在区域布局上,加快推动跨江合作和联动发展。在
进一步加强马芜铜宜开发的同时,把跨江联动开发提上重要
议事日程,特别要加快和县、无为、庐江、枞阳和东至大渡
口地区的开发步伐,拓展马芜铜宜发展空间,解决沿江城市
群发展不平衡和经济总量偏小等问题,构筑沿江统筹发展经
济带。
第四节 战略定位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沿江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是:
——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按照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在全省先走一
6步、快进一拍,成为发展的表率、崛起的先锋、统筹的示范,
在推动安徽跨越式发展中发挥脊梁作用,带动和促进全省奋
力崛起。
——全省对外开放的门户。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动迎接长三角辐射,推进基础设
施、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管理体制的全面对接,成为率先
接轨长三角、接轨国际的开放型经济区域。
——长江流域重要的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把握
产业发展和转移趋势,充分发挥临江通海、环境容量大、生
产成本低等优势,壮大冶金、建材等现有产业,积极培育装
备制造、化工等新的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和水平。
第五节 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沿江城市群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广泛
吸纳国内外资本和要素,加快构筑各类要素集聚的载体和平
台,形成“两带一群两网”的经济体系。力争到 2010 年,地区
生产总值达到 4800 亿元,年均增长 13%以上,占全省经济
总量的比重年均提高 1 个百分点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2500 元,财政收入达到 580 亿元,年均增长 17%。其中马
芜铜宜 4 市生产总值达到 2600 亿元,年均增长 16%,人均
生产总值达到 45000 元;财政收入 420 亿元,年均增长
19%,率先融入长三角,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形成沿江产业密集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