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大学》读后感
《高校》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肯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我细心整善。它既是《高校》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在这逐步的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是非常震撼,总结下来,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其一,就是“知其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日:“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知其所止”,也就是知道自己应当“止”的地方,通俗说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然而天地悠悠,过客匆忙,多少人同流合污,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统统成了精神的流浪儿。其实,不同身份,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找寻最适合的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并不断向着目标迈进。
其二,就是“格物致知”。何为“格物致知”?既获得学问的途径在于相识、探讨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学问,就必需接触事物而彻底探讨它的原理。《高校》崇尚的是一种终身学习不断实践的看法,纵观中古历史上的学者,身上都有一种极为严谨的治学看法,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的专研学问,几乎对学问带了一种虔诚,这种对待学术的虔诚在今日的学者身上也很难再发觉,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肃穆和仔细。现在社会,浮躁的人太多,沉下心来做事的人越来越少;一朝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抱终身学习观念的人越来越少,快餐式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这种情形下更是须要我们谨慎,踏踏实实,认仔细真的不断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切勿在时代潮流中迷失自己。
其三,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用其极在今日是被曲解了,成为了贬义词,其原意为追求完备的道德境界。《高校》所诉:“正其心,诚其意,慎其独”均为追求完备道德境界的途径。古人之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他们对于自身道德修养提出了严格几近苛刻的要求。“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阐述的就是古人对于自身道德修养的打磨就犹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反观现在,道德缺失已经成为社会的话题,随意打开新闻都能看到各种道德缺失的报导,非常令人痛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应当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贡献自己的力气,也使自身的修养上一个台阶。
《高校》读后感3
在全书的末篇,福泽谕吉分析了西洋文明和日本文明的来源。他认为西洋文明在罗马帝国灭亡后,处于不断地改变和发展之中,近千年的历史孕育了西洋文明的民主自由因素。日本文明则不同。日本的历史虽有2500多年,却始终在一个模式之中,这就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对立。这种局面造成了日本社会的分裂,智力的分割,在世界发生巨大改变时,这种局面影响了日本的改革和进步。所以,福泽谕吉认为,日本必需向西方学习,这样可以变更日本人民的智德,变更社会风气。福泽谕吉虽很赞许西洋文明,但他并不认为西洋文明尽善尽美,他不崇洋媚外,他是一位纯粹的爱国者。福泽谕吉醒悟地相识到在列强环伺的国际环境下,日本必需依靠向西方学习才能在对外交往上维护国家利益,才能保证日本的真正独立。这是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终极目的,也是他著书的目的。
福泽谕吉在近代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缘由是众多的。其中一点应当归功于他的大量的著译作品。他的作品面对大众,极为普及。作为他的代表作,《文明论概略》可谓通俗易懂。全书仅十余万字,共分十章,每一章虽文字不多,但堪称短小精悍。全书的十章既是一个整体,又是十个部分,每一章都能独立成文,阅读起来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