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鲁豫有约》观后感
《鲁豫有约》观后感范文
看完某一作品后,信任你肯定有许多值得共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鲁豫都能与嘉宾建立起的同等的、友善的,甚至有些爱护嘉宾的关系。
有养分的谈话不肯定要尖锐、犀利,充溢教条主义气味。我们这个时代变得仿佛"胜利"是衡量人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标准。探讨职场故事的电视剧、电影不知道从何时起成为了年轻人的喜好。仿佛只是买了名牌就相当于胜利示范的标本。拿郭敬明作客的那期节目来说,个人观点,他应当是把青春和价值做到最契合的一位少年成名的人。可是从他跟鲁豫的谈话里我丝毫不觉得我有多艳羡、多仰视他,甚至觉得他都不具有人格魅力。我觉得个人的生活方式跟实力是成正比的,这个世界人们越不相同越好。那些"势利眼"、"现实主义"的存在只鞭策我们更加努力,这其实就是节目带给观众,至少是我的正面讯息。我希望以后的节目要坚守这一点。
假如说哪几期节目、嘉宾是我情愿花时间重复观看的,那肯定是对我的喜好、我的成长有引导的,有影响的。于丹、陈可辛、韩寒、白岩松、徐静蕾、周迅、李敖、汪峰,还有许多有关创业、幻想、母爱父爱、整容,甚至婚姻的选题。我希望节目组能发掘更多好玩的人和事。
那些关于鲁豫本人的无稽之谈不过是吃一块饼干的消化时间,因为这么多年就一个永恒的话题—瘦。我想说的是谁也没有比她本人更在乎自己的身体了。她在<北京青年周刊>里提到过,大家都很自觉地不卑视肥胖的`人,瘦瘦的人却在这方面被忽视。只要他身体健康就好。还是那句话,存在你的存在,是我对你最大的崇拜。
最终想对鲁豫有约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很棒,辛苦了。你们在做一个特别令人佩服的工作。希望《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再创佳绩!
12年,流淌的座席,不变的主子。鲁豫与你接着相约。
不追求那一瞬间的火爆绽放,只坚决每天用45分钟,用最亲切的姿态面对,感染每一个人。情感与理性的交织,呈现真诚对话。
《鲁豫有约》观后感2
昨晚作为形势教化课程的一环内容,我们集体到院楼观看了《鲁豫有约之游本昌访谈》。没有了看时的兴奋愉悦,也没有了刚散场时的激烈澎湃的心境,只是在想着那人、那些事。
他出场时,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他的多年的崇拜者——搀扶着,当时心里很不是味道,一个年轻人怎么能让老人扶呢?后来才知道游本昌那时其实已经77岁了,现在78岁了的。调养的真好,或许就是因为他常笑——故有云“笑一笑,十年少”嘛——当时是这么想的。
在台上他跟鲁豫有着谈笑自若的那种豪爽,间或让人觉得他该收敛一下、留意形象,没点传统老一辈的稳重。不过这跟他初上台时说的东西很符合,“不要哭,要笑。”或许他就是一只都自己实践着。
第 5 页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