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文档名称: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ppt

格式:ppt   大小:39,812KB   页数:6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ppt

上传人:hjy09232021 2022/7/9 文件大小:38.8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们从石油中提炼出汽油,内燃机把能源中储备的化学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内能。
这些机械能、内能无法再转化回可以被利用的能源。
例1
化学能
内能
内能
机械能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二章 第4节
本节任务
我们从石油中提炼出汽油,内燃机把能源中储备的化学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内能。
这些机械能、内能无法再转化回可以被利用的能源。
例1
化学能
内能
内能
机械能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二章 第4节
本节任务
,可以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也是有条件的,应该节约能源。
,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知道社会的发展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不要杀鸡取卵、涸泽而渔。

既然能量是守恒的,那地球上的能量就不会减少了,为什么还需要节约能源?
想想议议
一 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例2
  火力发电厂把煤中贮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生产和生活用。
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光能、机械能多种形式的能后,这些能量无法再变回能源。
化学能
内能
内能
电能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如果要使热量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就需要消耗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电冰箱就需要消耗电能。
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这些消耗的能量不能再自动地被用来驱动汽车。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有些能量可以利用,有些则不能。
  我们所能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节约能源。
化石能源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相当一部分内能没有被有效利用。
二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汽车尾气造成空气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
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燃料燃烧还生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酸性气体形成酸雨造成危害
酸雨侵蚀后的汉白玉石柱
在下表中,用“√”表示大量耗用该类能源对 环境会有明显破坏,用“×”表示对环境不会造成 明显破坏。
在耗用各种能源时,对环境是否会造成破坏呢?
想想议议
1.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在能源使用中对环境的破坏。
自2012年6月1日起,北京的机动车燃油进行了最新一轮的升级,升级后的燃油更加环保,可以改善大气质量。
三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 。
2.发展新的理想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等能源会越用越少。
你认为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你所想到的可能的能源,哪些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理想能源,为什么?
能源家族中,有木柴、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哪 些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哪些属于可再生能源?
想想议议
自我检测
1. “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面对此危机,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A.人人都要自觉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和人为毁坏物品
B.关闭现有的火力发电站
C.各地都要新建风力和水力发电站
D.停止使用石油资源,而以核能和太阳能取代
2.关于能量和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均是可再生能源
B.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C.太阳能无法被人类直接利用
D.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存在能源危机
3.根据媒体了解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机动车排放尾气
4.关于我国能源的利用和能源的节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化石燃料储量丰富,只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在能源的利用中,应注意环境保护
C.核能的利用肯定会造成污染,所以不能开发核能
D.太阳能的利用不会产生污染,所以应集中全力开发太阳能
5.下列各组能源中,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 B.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C.电能、汽油、风能 D.核能、水能、生物能
6.长久性地解决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根本方法是( )
A.充分利用地球上化石燃料资源
B.改进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
C.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开发新能源
D.尽可能地少用能源
,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温度
B.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C.在道路两旁栽种树木,可以减小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