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新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doc

上传人:巧姐 2022/7/9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武力超 过去,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一直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对外贸易,既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短期内使我国的外贸盈余增加, 但是从长期来看,我国可能会因此。美国销售学家弗农于1966 年首先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经威尔斯、赫希哲等人不断完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由于技术创新和扩散,制成品和生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五个阶段: (1) 新生期:创新国由于技术优势生产出创新的产品,主要供应本国市场;( 2) 成长期:国外也开始有了对新产品的需求,创新国由于技术优势暂时垄断了国内外市场;( 3) 成熟期:产品日益标准化,某些资本丰富的外国企业开始模仿生产;( 4)销售下降期:产品已高度标准化,国外具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的生产者可以大批量生产,从而使创新国渐渐失去竞争的优势;( 5) 让与期:模仿国生产持续扩大,创新国国内停止生产,转而向国外直接投资。技术扩散、生产标准化和海外更低的成本优势最终使这种产品的生命周期走到了尽头, 一个产业就这样从创新国转移到模仿国。而此时,创新国又把注意力投向更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以掀起一轮新的产品生命周期循环,在不断更新产品的过程中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4、20世纪70年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新贸易理论认为现实中市场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因此提出了两个干预贸易的论点: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论,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该理论认为:工业品的国际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产品的差异性使得各国企业都有可能在某些工业品上有一定的垄断或垄断性力量占领部分市场,取得利润,许多工业品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生产越多,产品的单位成本越低,因而,一国政府可以凭借出口补贴,税收优惠,以及采用各种支持和保护国内市场的贸易政策手段,使本国战略性产业迅速成长并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夺取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加拿大经济学家布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斯潘塞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首创者。
新贸易理论开始注重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是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特征之一。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将贸易与投资问题孤立地进行研究,经济全球化使人们认识到贸易与投资实际上是厂商国际化经营中的不同选择方式,出口或到东道国建立基地所需考虑的因素实际上是相似的,国际贸易可以看作是以商品为载体的要素的国际流动,二战后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生活的主要载体,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贸易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认为:贸易利益不仅来自比较优势,还来自于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产业的竞争程度、产品的差异性等。同时,新贸易理论还指出,尽管存在着潜在贸易利益,但不完全竞争市场也有很多风险, 使一国经济有可能不仅无法利用潜在的贸易得益而且实际上遭受损失。当贸易使得本国以递增规模生产的行业和高度垄断的行业收缩,而带来的其他利益不足以弥补这种收缩带来的损失时,贸易使本国受损,这说明,参加贸易并不是总能得到利益。





新贸易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建立了比传统贸易理论更符合现实的前提假设:(1) 引入产业组织理论, 市场结构假设转变为更符现实的不完全竞争;(2) 厂商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再是不变的, 而是递增的;(3) 用产品的差异性代替同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