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2286107238 2022/7/9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优选
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题西林壁"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这是轼在游历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 .
优选
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题西林壁"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这是轼在游历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在诗中,作者通过对庐山雄伟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抒发了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感慨,其实就是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道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实事地去分析问题。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学****古诗已初步掌握了根本步骤,即:读——解——悟。而本诗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较难掌握,需要严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理解得更透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出来。
2、教会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方式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根底上,懂得诗中蕴含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2、培养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想象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根底上能够将全诗背诵并默写下来。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体会诗中所含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
2、引入课题:是啊,山上看到的村庄还是原来的那个村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轼写的一首诗"题西林壁",看他是怎么为我们解开这个疑惑的。〔板书课题〕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注释,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设想:可能有同学不懂"题〞的意思,可让同学们先组词,比方"题目〞"题写〞"问题〞等,结合古诗,选择正确的译义。〕
3、板书课题意思: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文。
三、初读诗文,感知节奏
1、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朗读古诗的方法自己默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 .
优选
2、教师读。要求:同学们在听时要注意教师的节奏,在停顿的地方用"/〞作上标记。
3、全班朗读,教师纠音。注意卷舌音平舌音的正确读法。
4、鼓励个别起来展示读,大家一起纠音、评价。
过渡:同学们已经会读这首诗了,
四、学****第一、二句诗意
1、全班朗读这两句。
2、猜想诗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同桌间互相说说你猜到的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来把自己理解到的诗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答板书诗句意思: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庐山却变成了一座山峰,高大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高处看、低处看,景象都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