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论王禹偁的笺启文.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王禹偁的笺启文.doc

上传人:y6281 2022/7/9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王禹偁的笺启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王禹偁的笺启文
摘 要:王禹偁作为北宋初年唐宋古文运动承上启下的文学家,在文体发展上大量学****借鉴韩愈,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笺、启文作为一种文体,已经尽显格式固定、句式工整和音节和谐的特点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自然不同。
端拱元年(988)正月,宋太宗下诏令群臣属和御制喜雪诗,王禹偁应中书试《诏臣僚和御制贺雪诗序》深得太宗的心意,即授王禹偁为右拾遗兼直史馆,王禹偁投桃报李,随之献上《端拱箴》以寓讽谏。端拱二年(989)三月,太宗亲试贡士,令王禹偁作诗,王禹偁援笔立就,太宗大喜,曰:“此歌不逾月遍天下矣。”王禹偁被擢升拜左司谏、知制诰,当年就上疏建议朝廷上下厉行节约以对灾年。当幸运的光芒照射到身上的时候,反映在《谢除右拾遗直史馆启》《谢除左司谏知制诰启》这两篇书启里就只有王禹偁的感恩戴德、既喜且惧、谦恭和雄心壮志了。
《谢除右拾遗直史馆启》先以“虽听已行之命,难逃非据之言。极荷宠荣,不任感惧。……矧兹庸贱,遽有忝尘”等语开题,接着回顾自己勤学苦读步入仕途的经历,然后叙述自己被擢升为右拾遗直史馆后的感受:
伏念某门第本寒,才华不秀,……明代方求于翘楚。高堂渐逼于垂榆,因持滥吹之竽……近阶前之蓂荚,顿觉光辉。而又召诣黄扉,显加明试。深虞固陋,有负品题;序贺雪之诗,固多肤浅。赋履冰之什,愈见荒唐。既有黩于宸严,讵敢期于天奖。方在端忧之际,忽惊非次之恩。芝函乍降于人寰,棘寺骤归于谏署。职兼馆殿,地极清华。通宵未息怔忪,诘旦遽谐于告谢。绿袍褫处,休贻碧鹳之讥;朱绂纡来,但负维鹈之刺。备忽忘而简横象齿,耀搢绅而带饰犀文。荷王泽之沾濡,空惊浃背。对天颜咫尺,惟誓杀身。
夫何寒贱之人,有此遭逢之事?此皆相公尼邱借峻、文曲生光。数仞墙边,暗展铸颜之力;如椽笔下,潜施舆点之恩。遂令清切之资,光被孤贫之士。亦犹洴澼为事,遽邀列地之封;鶢鶋呈炎,误享钧天之乐。顾艺行之无取,荷生成之有归,得不慎守当官,恪供其职?况无遗可拾,幸有瑞而必书。编修出綍之言,垂于信史;撰著得贤之颂,播在乐章。少施染削之劳,上答受知之地。过此以往,不知所裁。②
“非次”“乍降”“骤归”等语可以看出恩宠出人意料,让人猝不及防;“端忧”“忽惊”“通宵未息怔忪”“空惊浃背”可以看出王禹偁面对突然而至的宠遇时,他手足无措、战战兢兢。“绿袍褫处,休贻碧鹤之讥;朱绂行来,但负维鹈之刺”,说明他唯恐此次骤然提升会引来非议,所以王禹偁除了在文中一再以谦卑的姿态示人外,就只有一个劲地表示要“慎守当官,恪供其职”来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这种态度在《谢除左司谏知制诰启》中亦是如此:
伏念某才非秀民,世本寒族。适会文明之运,滥叨仕进之流。参常调以起家,永甘县吏;置周行而通籍,俄在谏垣。加以叨馆殿之清资,预校讐之美职。以日系月,方期读天下之书;自迩陟遐,不意掌禁中之诰。载循所自,必有攸归,此皆相公文曲分光,才江借润,遂使自天之命,讵求批凤之才;列地而封,翻及不龟之手,得不更精文翰,上答品题、恪事一人,少赎素养之咎?虔遵四禁,用畴黄阁之知。过此以还,未知所措。卑情不任感恩荣惧终始知归之至。③
此书启几乎就是《谢除右拾遗直史馆启》的缩减版,两者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一致的,都强调家世贫寒、意外之喜、好的机遇、自己的不才和恪尽职守。这时王禹偁满心欢喜、踌躇满志,但这突如其来的喜悦还是让王禹偁感到了一阵阵惶恐。以后的种种事实证明王禹偁这种担心是对的,骤然升迁果然带来了意料之中的后果,在被封为左司谏、直史馆一年多的时间里,王禹偁就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正如前文所述的那样,王禹偁其后经历了仕途上的一次次大喜大悲、起起伏伏,而且每一次的提携都必然伴随着贬谪,这在《谢除礼部员外郎知制诰启》《谢除翰林学士启》和《谢除刑部郎中知制诰启》中都能得到体现。《谢除礼部员外郎知制诰启》和《谢除翰林学士启》写于第一次被贬(商州)被召回之后,《謝除刑部郎中知制诰启》则写于第二次被贬(滁州)回归朝廷之时。以《谢除翰林学士启》为例:
右某启,伏奉制命,特授守本官知制诰,召入翰林充学士者。祗荷宠光,不任感惧。伏以汉朝故事,待诏甘泉之宫;唐室旧仪,召对浴堂之殿。自非枚、马、渊、云之述作,常、杨、元、白之才名,则何以塞清问于论思,润皇猷于典诰,岂宜孤陋,遽此忝尘。
伏念某植学非深,属文无取,滥中悬科之选,寻叨通籍之班。谏署拾遗,蹇谔无裨于圣主;承明三入,清华空类于昔贤。顷因坐事以左迁,固亦息心于荣路。洎得归朝之命,遂求典郡之官。去年召自琴台,再升纶阁。骤荷一人之宠遇,果罹三岁之凶丧。虽勉就于夺情,实重违于素志。顾潘安之毛发,已有雪霜;念季路之旨甘,不如藜藿。临文翰而方寸乱矣,对搢绅而面目何为。想石祈子之执丧,空惭至行;比欧阳通之起复,尚欠礼文。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