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浅谈乡镇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doc

格式:doc   大小:8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乡镇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doc

上传人:啊的生娃娃AG 2017/6/13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乡镇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浅谈乡镇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 以期陶冶学生情操, 构建学生健康人格,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要让学生主动发展, 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 辨析能力差, 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而学校不但是学****文化知识的场所, 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 2 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建设校园文化, 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 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 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比如乡镇中学, 物质文化硬件建设相对要差些, 所以需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 在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又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既要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又要注重间接情景的暗示。而学生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 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 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 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要求我们乡镇中学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特别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 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 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 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 做到“五有”( 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 3 就、有总结)、“四定”( 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 组织、经费、器材), 成立课外活动小组, 如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蓝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 由老师进行辅导, 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二是课外活动的内容, 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的( 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 如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三小”活动等) ,又要有娱乐性的( 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美术书法作品展、影视欣赏等) 和实践性的( 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等), 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 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总之, 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 变禁绝式为诱导式, 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 主动参与,寓教于乐。加强舆论文化, 集体是一个熔炉, 能把生铁炼成钢, 也可能是个染缸, 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 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 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 4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 组织学生认真学****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惯。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 设计校旗校徽, 制作校歌, 统一校服, 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 从而产生凝聚力, 形成学校精神。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 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 直至帮助学校制定